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行政能力 > 模拟试题 > 河南 > 正文

2014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最后预测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吧 2014-09-25 11:21:01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4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最后预测题及答案”供考生参考,更多2014河南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请关注考试吧公务员考试
第 1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 4 页:数量关系
第 6 页:判断推理
第 10 页:资料分析
第 13 页:常识判断

  11在国际上,“医药代表”已经有近40年历史,已经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作为传递药品安全使用信息的桥梁,“医药代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不仅给医务专业人员传递药品临床使用相关的知识,而且还收集临床药品使用情况,尤其是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反馈给药品生产企业,为下一步改进或研发新药提供宝贵线索。国际上的研究表明。制药企业主要通过“医药代表”收集药品使用情况,而且“医药代表”是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者。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医药代表的发展历史

  B.医药代表的作用

  C.关于医药代表的国际研究成果

  D.医药代表的执业资格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作为传递药品安全使用信息的桥梁,“医药代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后具体介绍了“医药代表所扮演的角色”.最后以“国际上的研究”进一步说明“医药代表”所起的作用。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医药代表的角色”,即“医药代表的作用”,B项正确。

  12目前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条不符合中国的道路,为什么?一是现有的城市发展是“关起门来搞城市化”,把农民关在城外,自己在城内搞现代化,这是为城市“锦上添花”,而不是搞农村“人口城市化”。二是我们在城市化道路上搞“天女散花”。强调大力发展小城镇,因为“小城镇,大战略”,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问题。这是一种错误的战略选择和过时观念,实际上这是一种“离土不离乡”传统观念的延续,它实质上就是不愿意让农民进大中城市,不许他们分享大中城市积累的文明成果。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城市化就是让农村人口城市化

  B.城市化就是使农村人口进入大中城市

  C.城市化就是让农民离土又离乡

  D.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

  参考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从两方面论述了为什么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条不符合中国的道路,其意在说明的是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故本题答案为D。

  13有朋友对我说,你们古董行不好,净卖假货。我深刻反省,究其原因。文物的文化含量太大,难以一目了然。自古文物收藏凭的是眼力,玩的是心跳,至少宋代以来许多国宝就在真假之间争论,翻来覆去者并不罕见。历史上被判了死刑的文物又起死回生也不是凤毛麟角。由于人类对自身文化认知的局限而对文物发生错判。只要不是故意。情有可原。

  对该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非故意的卖假古董可以原谅

  B.非故意的错判文物真假可以原谅

  C.宋代以来许多国宝陷于真假之争

  D.历史上有不少被判为赝品的古董又被鉴定为真品

  参考答案:A。

  解析:由“至少宋代以来许多国宝就在真假之间争论”可知,C项正确;由“历史上被判了死刑的文物又起死回生也不是凤毛麟角”可知,D项正确:由“由于人类对自身文化认知的局限而对文物发生错判,只要不是故意,情有可原”可知。B项正确。A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提到可以原谅“非故意的卖假古董”行为。故本题答案为A。

  14提起“侠”。人们往往马上会联想到“武侠”,进而会联想到武侠小说。其实,“侠”不一定非武不可,也并非只出现于小说之中。算起来,倒是在子书和史书中先有了“侠”的踪影__________当然,中国的史书从来与文学结缘.这是所谓“诏定”的正史,其中也不乏民间传说的小说的成分。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提到的是:

  A.民间传说和小说中的“侠”

  B.正史中所写到的“侠”和有“侠性”的人物

  C.武侠小说中的“侠”

  D.“诏定”的正史中的民间传说参考答案:B。

  解析:材料起首直入主题谈“侠”,然后笔锋一转,由武侠而论及正史中的“侠”。所以材料后面应该紧接上文,开始谈论正史中“侠的踪影”。故答案为B。

  15生活中,每一秒都有无数种可能,任何瞬间一旦错过,就不会再重演,然而只有那些能够向我们__________足够有力信息和情绪的决定性瞬间才有记录的价值和意义。为了这样的瞬间摄影师需要付出很多,比如洞察这种瞬间的感知力,等待这种瞬间的__________和捕捉这种瞬间的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传递  耐心  技巧

  B.展示  信心  素质

  C.表达  决心  能力

  D.获取  恒心  灵感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从第二空人手,根据“洞察”对应“感知力”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等待”相对应,答案只能从A、D中选择。“决定性瞬间”不能够“向我们获取信息”.只能“向我们传递信息”,故本题答案为A。

  16在书商那里.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将成为一种__________,成为人们购书意愿的催化剂。获奖者的作品,获奖者相关的作品,报道获奖者的杂志、报纸,从供货,到售书,到物流,这一条完整的产业链__________地运转。相较平时一定要更加迅捷,相较平时一定要更贵。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符号  有条不紊

  B.象征  风驰电掣

  C.标尺  一如既往

  D.特例  史无前例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解答。由第二句可知,从供货,到售书,到物流,产业链的完整性是之前就建立好的,并非“史无前例”,排除D。“一如既往”与最后一句中的“更迅捷”、“更贵”存在语义上的矛盾.排除C。“有条不紊”侧重于有条理;“风驰电掣”侧重于迅速。“产业链的运行”用“风驰电掣”修饰过于夸张.排除B。本题答案为A。

  17暴雨暴露了城市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中的__________,更__________了市政规划建设中的硬伤。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隐患  显现

  B.软肋  凸显

  C.顽疾  揭示

  D.漏洞  呈现

  参考答案:B。

  解析:根据“更”可知,两分句之间为递进关系,故第一空应与“硬伤”相对应,“软肋”符合文意。故本题答案为B。

  18世界是由无数具体事物及其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认识的顺序,人们的认识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事物开始。然而人的思维本性总是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个别方面或局部的支离破碎的认识,不愿意停留在“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状态。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诸多看似孤立的事物背后的内在联系.苦苦寻找那种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统一起来并起支配作用的内在联系。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就是哲学思考,自古至今,从未中断。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哲学思考追求整体性

  B.哲学思考意在揭示事物的本质

  C.哲学思考具有连续性

  D.哲学思考以抽象思维为主导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先指出人们认识世界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事物开始的,后以“然而”笔锋一转,指出人们不满足于表面的认识,而是孜孜不倦地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这种形而上学的思考就是哲学思考”指出了哲学思考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故本题答案为B。A、C项都包含于B项之中.D项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

  19梁实秋主张文学应当__________“永恒不变的人性”,反对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而鲁迅与之尖锐对立,不承认“永恒不变的人性”。强调文学的政治属性。现在看来,鲁迅自有其深刻之处,但梁实秋那些专讲吃喝玩乐的文字,经历历史的__________之后,证明也有其恒久魅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关注  沧海桑田

  B.揭露  时过境迁

  C.反映  大浪淘沙

  D.表达  去伪存真

  参考答案:C。

  解析:“沧海桑田”与“时过境迁”意思相近,表示世事发生变化。而文段强调梁实秋的文字经过时间的检验证明其也有恒久魅力,并非随世事变迁,排除A、B。“去伪存真”有其偏向性,但文段依然肯定了与梁实秋的主张相对立的鲁迅观点的深刻性,故此处也不宜用“去伪存真”,排除D。“大浪淘沙”比喻经过重重考验,这符合去除历史偏见为梁实秋观点正名的过程。本题答案为C。

  20一般地说.“智慧”不同于“知识”的最大特点在于“智慧”具有原创性。“知识”要求“广”,“智慧”要求“新”。但两者又非绝对__________;“智慧”必须有“知识”作基础,反之,只死读书,而无己见,无创意,那就容易成为__________,也不算是“智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对立  学究

  B.矛盾  古董

  C.等同  桎梏

  D.排斥  束缚

  参考答案:A。

  解析:由“‘知识’要求•广’,‘智慧’要求‘新’”可知,第一空说的是两者的区别,据此排除C项的“等同”。“死读书、无己见、无创意”与第二空构成解释关系,与此最相符的为“学究”,故本题答案为A。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