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行政能力 > 模拟试题 > 黑龙江 > 正文

2014黑龙江公务员《行测》标准预测题及答案(5)

来源:考试吧 2014-06-04 18:19:03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4黑龙江公务员《行测》标准预测题及答案(5)”供考生参考,备考2014黑龙江公务员考试
第 1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 4 页:数字推理
第 6 页:图形推理
第 7 页:定义判断
第 8 页:类比推理
第 9 页:逻辑判断
第 10 页:资料分析
第 14 页:常识判断

  21奥林匹克真实的历史一直都是各种竞争、对抗、偏见等情绪的出口。当然,也有与偏见 的抗争,到今天,基本确立了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约束了那些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但就如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全球化一样,经济法则很容易通行,观念冲突和文化隔阂却日益深重。奥运会上,那些深藏于人们内心的观念性偏见从没有消退过,也无从约束,因为这本身就是奥运会的一部分,没有了它,也便没有了乐趣。所以,问题根本不在于有没有偏见,而在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偏见,又当怎样回应它。

  文段意在说明的是:.

  A. 人们在奥运会中与偏见进行的抗争永远不会停止

  B. 经济全球化反而造成观念冲突和文化隔阂的加剧

  C. 应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和回应奥运会中的种种偏见

  D. 偏见是奥运会乐趣的一部分,应对之持宽容态度

  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奥运会与偏见的抗争所取得的成就,然后以“但”转折指出奥运会上人们内心观念性偏见的顽固性及存在的价值。最后以“所以”引出对待偏见的态度问题。选项中与“态度”有关的为C、D。D项的“宽容态度”与原文“与偏见抗争”的语意不符,排除。本题答案为C。

  22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但是,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宇宙空间是一个真空。

  上述材料中没有体现的是:

  A. 声音可在不同性质的介质中传播

  B. 宇宙空间不可能传播声音

  C. 声音通过不同的介质以不同的速度传播

  D. 真空状态下没有声音

  答案:C

  解析:由第一句话可知,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之中传播,故A项正确。由“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宇宙空间是一个真空”可知,B、D两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C。

  23但近来作文,避忌已甚,有时________,不得不吐,遂亦不免为人所憎。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囫囵吞枣

  B. 如鲠在喉

  C. 生吞活剥

  D. 坐吃山空

  答案:B

  解析:“囫囵吞枣”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如鲠在喉”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经验、理论等;“坐吃山空”意为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物也会消耗完。与“不得不吐”对应,“如鲠在喉”最契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B。

  24北大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水平的代表性学府,遭到舆论的更多________是正常的, 也是它必须承受的。但反对极端性指责,要求批评更加________,这是社会对围绕北大争议的应有态度。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关注 适度

  B. 挑剔 公正

  C. 追捧 客观

  D. 监督 温和

  答案:B

  解析:第一空中,由“它必须承受的”、“指责”、“批评”可知,句中关于北大的舆论报导应是负面的,据此排除A、C。第二空中,与“反对极端性指责”相对,社会批判应该更理性。与“温和”相比,“公正”包含的正当性更符合社会对围绕北大争议的应有态度。本题答案为B。

  25电子游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新世界。人们在游戏里取得的成功是可以清晰定义而且是可以实现的。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控制整个世界,从而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焦虑感,使自己的行为在虚拟世界中变得举足轻重,成为一名英雄。游戏结束,他并没有真的输掉或赢得什么东西。这段话直接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

  A. 电子游戏完全是虚拟的东西,人们在其中不会真正得到或失去什么

  B. 人们可通过电子游戏在真实世界和欲望世界之间寻得一种折中

  C. 人们在游戏里的成功是清晰和可实现的,因而不是虚拟的

  D. 游戏让人们不付出代价,轻松地满足成就感

  答案:D

  解析:本段文字先说“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控制整个世界……成为一名英雄”,最后说“他并没有真的输掉或赢得什么东西”,说明这段文字是对“游戏让人们不付出代价,轻松地满足成就感”这一观点的论证,故选D。

  26终唐一代,留下了大量关于拜祭曹操墓,以及关于西陵(高陵)、铜雀台的诗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李世民、王勃还是刘禹锡,前往祭奠吟咏之时,曹操墓的位置都是清晰而确定的。但是唐朝之后,在忠君思想与正统教育的影响下,曹操的正面形象开始有了180度的转弯,成 为了虚伪、奸诈的乱世奸雄。形象转变的同时,民间“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开始流传,这也成为攻击曹操狡诈多疑的物证。经民间讹传与小说家的演绎,疑冢的位置逐渐有了邺城、许昌、毫州、漳河河底等多个地方。于是曾经显赫、清晰的曹操墓,失去了地理坐标,消失在漳河两岸大量的古墓群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曹操墓的位置在唐代曾是清晰而确定的

  B. 曹操形象的转变是源于忠君思想与正统教育的影响

  C. 曹操墓的位置在唐代以后逐渐模糊与其形象的转变有关

  D. “七十二疑冢”是后世为攻击曹操狡诈多疑而杜撰出来的

  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唐代人们前往曹操墓祭奠吟咏之时,其位置都是清晰而确定的。然后介绍了唐代以后曹操形象的转变,以及民间“七十二疑冢”说法的流行,而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原来清晰的曹操墓的位置失去了地理坐标。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曹操墓位置的模糊与其形象转变有关。本题答案为C。

  27所谓好与差,实际上源于我们的衡量标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仅仅因为成绩不好就把其定位为“差生”。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正直、善良、真诚等美好品德的孩子,让他们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责任心,有自信心,宽容、大度,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会伸出援助之手。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孩子品德、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比成绩更加重要。

  B. 我们不应该将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好与差的唯一标准

  C. 有着美好品德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D. 品德与人生态度是评价孩子好与差的最重要标准

  答案:B

  解析:文段未将对孩子品德、人生态度的培养与成绩比较,只是说不能仅仅因为成绩差就定位为“差生”.A项说法错误。由文段第二句话可知B项正确。C、D两项均无法从文中得出,故本题答案为B。

  28种子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蛹经历痛苦的________,才能冲破束缚、破茧化蝶。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许悄然无声,也许。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褪变 潜移默化

  B. 退变 大张旗鼓

  C. 蜕变 轰轰烈烈

  D. 嬗变 平淡无奇

  答案:C

  解析:第二空中所填词语应与“悄然无声”意思相反,表示过程很剧烈、动静很大。排除与此不符的A、D项。“退变”与“蜕变”都可表示不好的变化,但“蜕变”为中性词,还可表示人或事物发生质变.且“蜕”本义为虫类脱皮,故句中从蛹到蝶的变化应该用“蜕变”。本题答案为C。

  29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内容。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而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是把这种El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构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勤奋起来,推动人民走向团结和斗争,改造自己的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而迅速地完成。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 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来源

  B. 人类的社会生活比文学艺术有更生动丰富的内容

  C. 文艺来源于生活,又应高于生活

  D. 生活原本是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来自于生活的艺术也是同样

  答案:C

  解析:文段一开始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类不满足于社会生活而要求文学艺术呢”,接着给出答案,“因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然后对此观点进行例证。由此可知,文段的主要意思是,文艺虽来源于生活,但它应高于生活。C项正确.当选。

  30儿童特别是儿童中的幼儿,天生就是诗人。他们的诗人资质表现在对诗歌语言节奏、韵律的敏感性上。幼儿不必通过头脑,只需使用耳朵就能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2岁到5岁被称为“诗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诗歌作用于儿童的思考和感情,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总之,________。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我们要保护孩子对诗歌与生俱来的敏感性

  B. 儿童对语言的节奏、韵律的敏感经常表现在他们日常生活中

  C. 诗歌能帮助孩子感知周围的世界,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形成

  D. 应抓住这一黄金期,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答案:C

  解析:文段说幼儿天生就是诗人,对诗歌语言有着不俗的感受能力,在2。5岁的年龄。诗歌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由横线前的“总之”可知,横线处的句子是对前文的总结。B、D项没有体现“诗歌”这个主题,排除。A项强调要保护孩子对诗歌的敏感性,C项说的是诗歌对孩子教育的作用,C项与前文的“教育手段”衔接得更紧密。故本题答案为C。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