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模拟试题 >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 > 正文

2012考研《政治》基础阶段模拟试题及详解(1)

考试吧整理“2012考研《政治》基础阶段模拟试题及详解”供广大考生备考使用,祝愿大家复习顺利!
第 1 页:模拟试题
第 6 页:答案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第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答案】ABC

  【解析】得和失是一对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即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在这道题中,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2.【答案】ABCD

  【解析】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一种直观的映射论,其特点是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把人的反映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即客体直接映射在人的大脑中的过程。西方古代的流射说、影像说、蜡块说一直到近代的白板说和感觉说等等都属于这种理论。这种直观映射论的根本缺陷,就是它仅仅从客体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把认识简单地看作是主体被动接受对象的刺激和对象把自身“烙印”在主体大脑中的结果。这就把人的认识过程简单化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3.【答案】ACD

  【解析】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指同一客观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基本属性。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有两种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区别,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第二,人类的认识能力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整个物质世界的,这种无限接近客观世界的必然趋势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因此,绝对真理的实质是揭示真理性认识无限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趋向。

  相对真理即真理的相对性,指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无限宇宙的一部分、一个层面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实际达到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人们的认识有待扩展。第二,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特定对象的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人类已取得的真理性认识的深度总是有限的,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相对真理的实质在于揭示了人类认识界限的可变性。

  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赖,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组成部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每一个真理性认识,对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来说,都是相对真理;同时,它又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绝对真理。人们的认识要达到和它所反映的外部客观世界相一致,都有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4.【答案】CD

  【解析】人的历史活动起始于主体选择,社会发展表明,在同一历史时空内,往往并存多种可能,包括社会发展道路供人选择。而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道路,一定是C项“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和D项“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故选CD。而A项“多数人选择的道路”没有指明选择的是什么道路。B项“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也是错误的,因为反动势力在一定时期是强大的,但他们选择的道路却是反历史潮流的。

  5.【答案】ABC

  【解析】这道题的考点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用辩证的观点去把握,一定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题中题干的错误在于把历史进程看做个人意志活动的结果和偶然事件的堆积,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6.【答案】ABC

  【解析】人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认识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答案是选项ABC。选项D说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说法。

  7.【答案】BCD

  【解析】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会影响部门单位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量,但会使部门单位劳动时间平均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同时使单位商品中包含的价值量减少,据此可知,选项BCD为正确选项,选项A为错误选项。

  8.【答案】AB

  【解析】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价值的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

  9.【答案】BCD

  【解析】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10.【答案】ABC

  【解析】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一些最基本的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11.【答案】CD

  【解析】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第一,地主阶级本身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但是,地主阶级不是新产生的阶级。第二,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这样,工人阶级产生。第三,中国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D。

  12.【答案】ABC

  【解析】选项A是太平天国的意义,评价正确。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如南方和东南沿海各省有天地会及其支派的起义;北方有捻军起义;西南、西北有各族人民起义。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余部仍坚持斗争达4年之久。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选项B是太平天国的意义,评价正确。太平天国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选项C也是太平天国的意义,评价正确。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给了侵略者以应得的教训。

  选项D是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评价错误。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表现在:第一,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第二,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第三,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13.【答案】BCD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选项A是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选项BCD是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14.【答案】CD

  【解析】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选项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戊戌维新运动,不是辛亥革命。选项B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D。

  15.【答案】ABCD

  【解析】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故选项ABCD正确。

  16.【答案】ABD

  【解析】在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而非完全相同,选项C不正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17.【答案】ABD

  【解析】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中国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中,有许多斗争就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主要包括:首先,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剿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到1950年,基本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在政治上,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其次,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其他生产资料,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选项C “抗美援朝”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不是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应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18.【答案】AC

  【解析】理想源于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之花产生于现实的土壤,理想中包含着转化为现实的因素,因此,选项A正确。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选项C正确。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C。

  19.【答案】ABC

  【解析】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2考研《政治》热点问题解读:道德建设

  2012年考研政治复习焦点关注:辛亥革命

  2012考研一周时事热点:1月24日-2月13日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