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模拟试题 >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 > 正文

2012考研《政治》基础阶段模拟试题及详解(1)

考试吧整理“2012考研《政治》基础阶段模拟试题及详解”供广大考生备考使用,祝愿大家复习顺利!
第 1 页:模拟试题
第 6 页:答案解析

  三、分析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求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为什么面对同一现象不同主体会产生认识差异?

  (2)为什么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自从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万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l0月19日)

  请回答: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路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观世博,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排队了:安检要排队,进馆参观要排队,上厕所要排队,坐车要排队,吃饭要排队……没办法,谁让中国人多呢!不过,话说回来,排队也是对人的考验。考验你的耐心,考验你的公德心。观世博,没点耐心是不行的!首先入园前的排队就是一大关!为了拿到中国馆的预约券,我们早上4点半起床,5点钟到预检口外排队,7点10分左右进入预检口,到安检口外排队,9点钟开始安检入园。这样,光入园前就得排队4个小时。算下来,每天在世博园里,有75%的时间在排队,有10%的时间在馆与馆之间奔走,有10%的时间在馆内边走边参观,只有5%的时间能够坐下来参观或吃饭。排队时间这么长,对人的公德心也是一种考验。在6号门排队时,一位中年男子借口上厕所,往队前挪动了好长一段距离,然后不走了,难道还要当众大小便?说瞎话也不脸红!

  摘自《燕赵都市报》2010年9月1日

  材料2

  京藏高速超过10天的超级大堵车让国际舆论看了中国的笑话。它们认定中国正经历世界史上最长的交通拥堵,“数以天计”的拥堵与大部分国家高速公路拥堵最多几小时相比实在“太夸张”。作为中国经济腾飞的象征,中国高速公路在过去20多年里经历了从一米没有到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二的发展奇迹,但一场堵车便令外媒质疑包括交通在内的中国基础设施存在无法与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尴尬。

  摘自《环球时报》2010年8月24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公共生活的特征。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有序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2考研《政治》热点问题解读:道德建设

  2012年考研政治复习焦点关注:辛亥革命

  2012考研一周时事热点:1月24日-2月13日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