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模拟试题 >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 > 正文

2012考研《政治》基础阶段模拟试题及详解(1)

考试吧整理“2012考研《政治》基础阶段模拟试题及详解”供广大考生备考使用,祝愿大家复习顺利!
第 1 页:模拟试题
第 6 页:答案解析

  1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有( )

  A.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B.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C.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D.惧怕人民群众

  14.下列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评价正确的有( )

  A.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B.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对势力

  15.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发展。表现有( )

  A.中国的先进分子赋予民主与科学以新的含义

  B.中国的先进分子提出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

  C.中国的先进分子把反封建思想斗争的立足点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

  D.中国的先进分子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16.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

  A.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确立“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完全相同

  D.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

  17.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主要包括()

  A.继续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剿匪和镇压反革命

  C.抗美援朝 D.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

  18.理想和现实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A.理想中包含着转化为现实的因素

  B.理想是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D.现实总是美好的,而理想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

  19. 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没有凝聚人心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和卓越的创造力。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B.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C.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D.时代精神独立于民族精神

  2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出现( )

  A.民族自尊感

  B. 民族自信心

  C.狭隘民族主义

  D. 民族虚无主义

  21. “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这句话说明( )

  A.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B.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C.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D.人生的自我价值独立于人生的社会价值

  22.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 )

  A. 道德手段

  B. 暴力手段

  C. 法律手段

  D. 外交手段

  23. 盖茨说:下一个比尔•盖茨是中国的马云。马云说:下一个马云是创业者。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正确的创业观包括( )

  A.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B. 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

  C.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D.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24.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思维方式的有( )

  A. 讲法律

  B. 讲证据

  C. 讲程序

  D. 讲法理

  25.下列哪些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 )

  A.政治权利和自由

  B.人身自由权

  C.社会经济权

  D.文化教育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2考研《政治》热点问题解读:道德建设

  2012年考研政治复习焦点关注:辛亥革命

  2012考研一周时事热点:1月24日-2月13日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