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申论 > 申论热点 > 甘肃 > 正文

2014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和”之贵

来源:考试吧 2014-07-03 17:20:21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4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和”之贵”供考生参考学习,备考2014年甘肃公务员考试

  热点概述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同志与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命运”有一段深刻的对话。

  蒙哥马利说:“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毛泽东说,要向外侵略,就会被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如果我们占人家一寸土地,我们就是侵略者。

  “蒙哥马利之问”折射的是一些西方人内心深处的“国强必霸”逻辑。然而,这样的逻辑与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民族心理,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均为道义所感悟,领会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两则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崇和、尚和、护和的文化理念。事实上,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都离不开“和”的价值守则。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可以说,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孙中山先生离世前曾在日本演说,“东方的文化是王道,主张仁义道德,西方的文化是霸道,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凌,无数仁人志士高喊“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但只是为了获得免于被欺凌的自由,为了以平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所说,有些人总希望有一个暴力选择,但中国以自己特有的视角来观察现实,阴阳平衡、尊重智慧、众生平等理念被视为理所当然,和平关系的普遍原则以相互合作、平等互利为起点。不通晓中华文化“和”的精髓,不懂得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焉能体会到中国人对和平和睦的珍视?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今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法国巴黎向世界宣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读懂了“和”文化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流淌的血脉,就感受到了走向世界的中国那种无法改变的“和”的气度与内质。

  相关评论

  @两江论坛:和文化是中国人的血脉,和谐社会的实现,必须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凤凰网:历史上作为社会规范与制度安排的“礼”,它的特性有二:其一是“别”。旨在依据共同体成员的职位、年龄、性别等因素来划分权利和义务范围,规定不同社会角色的各自行为边界,以此来避免因无别而造成的利益冲突和社会无序。其二是“和”。《论语·学而》载有子的话说:“礼之用,和为贵。”“礼”以“和”为贵,是“和”的体现。制度化的“礼”与精神性的“和”,两者刚柔相济,不可或缺。

  模拟题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对此,你怎么理解?

  参考解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 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 和,是为人处世之道。”这里谓“和”为“中节”,并把“中和”提升到宇宙精神的高度。它提倡的是中庸之道,体现的哲理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提倡“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等,“和”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成为千百年来文化传承。从文化方面来说,“和”能带来合力与双赢。借用今天的说法,“和”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从政治方面来说,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开启了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交往的合作旅程,成为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史上的创举。从经济方面来说,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日渐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商贸区,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社会方面来说,中国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趋势、顺应人民群众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战略性举措。从生态方面来说,我国一直秉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路线,努力营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和“是我们构建当下和谐社会仍需要贯彻执行的重要信念,与人和,与时和,与天和,是我们一路前行的标杆。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

  2014甘肃公务员考试辅导:懂得申论材料内在逻辑

  2014甘肃公务员申论辅导:申论审题"五""三"大法

  2014年甘肃公务员申论指导:高效阅读方法和技巧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责编:zhangguojuan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