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5)

考试吧整理“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供广大考生备考使用。预祝各位考生复习顺利!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二章第1节)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着重掌握商品的本质特性、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和职能、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并在认识商品和货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认识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部内容的基础。

  【学习建议】 本章阐述的是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商品经济的最一般性的知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因此,学习本章,不只是一般地了解概念,更重要的是把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主要知识点】 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的二因素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

  【本章小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是商品,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的起源就是它作为商品价值表现形式的交换价值或价值形式的发展,即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的本质表现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货币本质的五种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其实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其作用是: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配置,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属性,但它们却是存在并运行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中。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它对应于自然经济、产品交换经济,市场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对应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机制是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的总称,市场机制的调节就是市场调节。

  第一节 商品与商品经济

  【基本内容

  ⒈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产生的有用的劳动产品。因为:第一,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能够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没有用的物品不是商品,有用的物品也不一定都是商品。第二,有用的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人们付出了劳动的产品。但是,对人们有用的劳动产品也不一定都是商品。第三,有用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满足他人或社会的消费需要的产品。但是,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有用的劳动产品,也不一定是商品。第四,商品必须是通过交换的方式来民族人们人们需要的物品。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之所以比自然经济优越和进步,是因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的生产规模很小,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闭关自守,生产力发展缓慢,相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从事着专业化的生产,在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下形成了相互密切联系的社会生产体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前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后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⒉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要能够用来交换,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不同的物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的物品可以具有多种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体现特定社会的经济关系。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之间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一种商品可以有许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会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却有为众多商品交换者共同认可的同一交换价值。

  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说明这两种商品必定具有在质上共同的东西。这个同质的东西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耗费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在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有价值的,从而不是商品;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取价值,而不是为了自己使用;他要获取价值,就必须通过交换把自己生产的使用价值转让给别人。商品购买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消费,他所需要的是使用价值;他要获取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只有当商品生产者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卖出去获得了商品的价值,商品消费者获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时,商品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3、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劳动的具体形式不同是由劳动的目的、使用的工具、劳动对象、操作方法、劳动结果等方面的不同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不以任何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的条件。

  抽象劳动是指抛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或消耗。无论是在哪一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都要支出或消耗脑力和体力,这种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或消耗,对于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来说都是相同的。可见,抽象劳动只存在量的差别。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正是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⑵、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矛盾。这一矛盾是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相联系的。只有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出去,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以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才能为社会所承认,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才能被还原,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⑵、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科学基础。⑶、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

  4、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是质和量的统一。既然商品价值的质表现为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那么,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由于劳动量是按时间来计算的,因而商品的价值量则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但是,由于各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一种商品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只能由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条件是:⑴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即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它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绝大多数生产者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⑵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即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它是指生产经验的多少,技术的纯熟状况和单位时间内劳动力支出的多少。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如果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好相等,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可以通过交换全部得到补偿;如果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无法在交换中得到全部补偿,就会发生亏损,这实际意味着该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可能因此而破产;如果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在交换中不但能全部得到补偿,而且还能得到额外收入,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别。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从事的劳动。由于复杂劳动力的生产需要通过训练和培养,花费了更多的劳动时间,因而复杂劳动就成为较高级的劳动,能够在同一时间内比简单劳动形成更多的价值,一定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或倍加的简单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不同种类的商品,其价值量的确定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换算。但是,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之间的这种换算比例,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实践中,经过反复多次的调整,逐渐确定下来,最终得到社会的公认。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科学及其技术应用的发展程度,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内在矛盾,如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等。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二重属性的决定性条件。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即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完全是他自己的私事,劳动产品也归他个人所有。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即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作为为他人或为社会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往往使他所生产的商品不能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是:⑴、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不能全部销售出去,那么,包含在他的商品中的私人劳动就不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⑵、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部分符合社会需要,部分卖出,那么,包含在他的商品中的私人劳动就只能部分地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部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下载版201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