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考研_考试吧考研_首发2011考研成绩查询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考研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经验 考研查分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论坛 短信提醒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究生

2007年考研政治马哲冲刺讲义[任汝芬序列之三]


第5、6、7章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理论上、实践上都是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的直接哲学依据就是唯物史观。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1. 逻辑结构:社会本质→社会结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2. 重点内容:①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原理;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⑦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3. 在唯物史观的原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原理,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联系最紧密,需要高度重视,这是在未来考试中最易命大题的考查点。在我们所编写的试题中,特别重视这一考查点。
4.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这是唯物史观部分2006年大纲的新增点。
(三)综合答疑
1. 关于意识、精神、思维、认识、观念的关系问题,物质、存在、客观存在、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1) 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言,意识、精神、思维、认识、观念都是第二性的即派生的;意识、精神、观念都是指人们的全部精神活动,思维是属于意识中理性活动,本教材的社会观念结构是指社会意识形态;认识属于意识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即知识,认识的结果是认识,不包括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等同于意识和物质关系,但不能代换为思维等于意识、存在等于物质。“存在”这个词在哲学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同思维构成关系当名词解,相当于物质,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一是孤立讲存在当动词解,就有客观存在、主观存在,故不能讲世界统一于存在。现有的哲学教材中,有一些概念、观点虽是同一内容,但因经典作家不同,往往表述不同,并不十分严密和一贯。
(3) 主观和客观是意识和物质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的运用表述;主体和客体则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人和作用对象的关系,主体和客体是同时存在,没有第一性、第二性的关系。
2. 关于第一性和第二性关系的原理有:(1) 物质和意识;(2)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 关于决定作用和反作用关系的有:(1) 物质和意识;(2) 实践和认识;(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5)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 对立统一关系,只要两个不同的事物存在着联系都可以说是对立统一关系,哲学中自始至终都有许多这种关系的对子,不一一列举。
5. 关于同一性和统一性问题,同一性和统一性就本来含义可以通用,但由于有多种用法,因此,主语不同含义可能不同,需要加以区别,不要混淆。(1)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思维能认识和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 世界的统一性,这是指多样性的世界的本原、本质或共性,这是划分一元论和多元论的标准;(3) 质和事物具有直接同一性,这是指质和事物相同,是一回事,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同一性,是在一定意义上说的;(4) 矛盾的同一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的属性;(5) 甲事物和乙事物的统一,这是指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6. 列宁的几个容易引起误解的观点:(1)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2) “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3)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的认识论”。列宁的原话是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认识论,可是1996年的试题却把括号内的话去掉,明显使许多考生发生判断上的错误;(4) “一切知识来自经验、感觉、知觉。这是对的。”但这并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或者说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都可以接受的观点。
二、补充试题
(一) 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1. “哲学万能论”和“哲学无用论”其主要错误在于不懂得
A.实践性是哲学的根本特征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C.哲学具有意识形态性D.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 “唯我论”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D.人本主义
3. 从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角度回答什么是哲学,正确的说法是
A.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C.哲学是从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D.哲学把具体科学知识综合和升华为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
4.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表明
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C.世界的多样统一性D.世界的可知性
5. 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的哲学是
A.一般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6. 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
A. 哲学的阶级属性B. 哲学的政党属性
C. 一切哲学的基本属性
D.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属性
7. 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是这种相互作用是
A.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精神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C.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D.把精神作用、物质作用这两种作用都包含于自身
8. 1747年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发表《人是机器》,指出人与动物都是机器,不过人是一架极其精致和巧妙,能在地面上直立行走的机器,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B.经验论观点
C.朴素唯物论观点D.机械唯物论观点
9. 系统与周围环境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系统不断与其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这说明系统具有
A.整体性B.结构性C.层次性D.开放性
10. 亚里士多德说“整体不等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黑格尔说,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他们的思想主要说明了系统的
A.整体性B.结构性C.层次性D.开放性
11. 人们之所以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主要是因为
A.现象有真假之分B.人们可以克服错觉
C.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D.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12. 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这说明
A.机遇就是必然性B.机遇是纯粹偶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对立D.偶然受必然支配
13. “既然我们面前的物质是某种既有的东西,是某种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那么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运动也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4. 所谓“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主要是为了说明
A.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B.用单纯的生物运动来解释社会运动
C.物种之间的内在联系
D.研究高级运动形式有助于理解低级运动形式
15.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这说明
A.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B.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
C.必须掌握事物的关节点D.要坚持适度原则
16. 所谓解放思想,也就是“换脑筋”,主要的就是要更新
A.工作方法B.实践手段C.知识水平D.思维结构
17. 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也就是强调
A.行先于知,由行致知B.因知进行
C.以行验知,以行证知D.知行并进
18.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这是因为
A.它是由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
B.人们活动的目的和活动结果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C.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D.人们的目的、意志的实现程度规定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19. 所谓文化是人类的“社会遗传密码”,它把社会和人本身按一定方式不断复制出来,这一观点主要强调文化具有
A.信息功能B.教育、培育和塑造功能
C.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D.认识功能
20.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将统领“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重点、对策和保障措施。从哲学意义上看说明
A. 精神可以代替物质B. 实践是理论的先导
C. 意识形态决定社会存在D. 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21. 神舟六号返回舱直立着陆“是最安全的,那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这表明
A. 精神可以派生物质B. 事物的联系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的
C. 天、 地、人合一是最理想的状态D. 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22. 下列关于社会革命的错误观点有
A.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B.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C.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23.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C.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4. 关于社会政治结构的错误观点有
A.它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的上层建筑
B.它是观念上层建筑
C.它是通过人的思想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因而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D.它实现一定阶级的利益
25. 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这主要说明
A.经验和理性的本质区别B、熟知不等于真知
C.观察渗透理论D.理性中渗透着感性因素
26. 社会形态的内容是全面的,既有“骨髓系统”,又有“血肉系统”,所谓社会形态的“血肉系统”是指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
27. 从自然界演化到人类社会,是自然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这次飞跃产生的关键在于
A.类人猿的产生B.语言的产生C.理性D.劳动
28. 社会存在是社会关系中的物质实体、物质力量和物质关系的统一体,其核心是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上层建筑
29. 下列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观点有
A.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阶级斗争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C.阶级斗争的实质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
D.阶级斗争包括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30. 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统一体D.文化和文明的统一体

资料集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冲刺专题

2007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选择题预测[100题]

更多资料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搜索
任汝芬老师
在线名师:任汝芬老师
   著名政治教育专家;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详细]
考研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