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考研_考试吧考研_首发2011考研成绩查询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考研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经验 考研查分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论坛 短信提醒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究生

任汝芬:07年考研政治马哲原理冲刺模拟试题

来源:新东方 2007-1-10 21:10:08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18. 下面有三个哲学寓言的材料:

材料1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水中,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引自《吕氏春秋·察今》

材料2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引自《吕氏春秋·察今》

材料3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湖,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平?”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引自《淮南子·人间训》

请回答:
⑴材料1刻舟求剑和材料2楚人过河两则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其教训是什么?
⑵材料3塞翁失马的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合理之处和不可取之处是什么?
⑶上述三则哲学寓言对人们的思想方法有何启示?

19.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
上述“五个统筹”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20.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没有奉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上述两个论断在认识上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有哪些启示?

21. 江泽民指出:“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结合我国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的实际,运用唯物史观原理加以分析,并说明我们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措施。

22. 有一种观点认为:追求现实物质生活享受是唯物主义,而追求人生理想价值的实现是唯心主义。
试用所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评述并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现实物质生活和人生理想价值。

23. 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家对认识(知识)的来源有各种不同看法。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材料3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的意思),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
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为三时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请回答:
⑴材料1认为知识的来源是什么?
⑵材料2、材料3同材料1的共同点是什么?
⑶材料2与材料3的哲学倾向是什么?

⑷材料4揭示了知识的来源是什么,知与行的关系是什么?

24. 关于人的本性问题,我国古代思想家作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一个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就不能说是个人。恻隐之心是仁的萌芽,羞恶之心是义的萌芽,辞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有这四种萌芽,懂得并把它们扩充起来,使足以安定天下;假如不扩充,便连赡养父母都不行。

材料2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生而好利,顺其发展,争夺生而辞让亡,生而憎恶,顾其发展,残贼生而忠信亡;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顺其发展,礼义、礼法亡。如果放纵人的本性,顺其人的情欲,就必然产生争夺、破坏礼义,天下大乱。因此,圣人就用法规礼义教化引导人的本性,这样,才会出现辞让、符合礼义的行为,使天下得以治理。

材料3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请回答:
⑴比较材料1、2、3,分别指出其不同观点。
⑵材料1、2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

⑶材料l、2的共同缺陷。

陈先奎:2007年考研时事政治冲刺高分背诵版

密押:陈先奎200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政治分析题终极预测     时事政治必考100题预测  

更多资料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文章搜索
任汝芬老师
在线名师:任汝芬老师
   著名政治教育专家;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详细]
考研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