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缤纷校园 英语学习
2010考研 | 2010高考 | 2010中考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 | 法律硕士 | MBA/MPA | 中科院
四六级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职称日语 | 职称英语 | 博思 | 口译笔译 | GRE GMAT | 日语 | 托福
雅思 | 专四专八 | 新概念 | 自考英语 | 零起点英韩语 | 在职申硕英语
在职攻硕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等级考试 | 水平考试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报检员 | 外销员 | 司法考试 | 导游考试 | 教师资格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管理咨询师
期货从业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
会计职称 | 注会CPA | 经济师 | 统计师 | 注册税务师 | 评估师 | 精算师 | 高会 | ACCA | 审计师
法律顾问 | 会计证 | 理财规划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师 | 监理师 | 安全师 | 咨询师 | 结构师 | 建筑师 | 安全评价师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设备监理师 | 岩土工程师 | 质量资格 | 房地产经纪人 | 造价员
投资项目管理 | 土地代理人 | 环保师 | 环境影响评价 | 物业管理师 |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公路造价工程师 | 招标师
执业护士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卫生资格
考研_考试吧考研_首发2010考研答案
考研培训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名师指导 考研经验 考研大纲 考研简章 论坛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

政经笔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制度性保证,是社会主义制度区

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之所在。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目标。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①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②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

  ③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和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④实现共同富裕有两个条件:一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二是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合理分配。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确立的依据是: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生产力的现实是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层次比较多。与这些社会化程度差别很大的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和就业压力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从我国实际出发,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及引进外资,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

  ④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形成,而且还要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是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它们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格局,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由此,才能使各种经济形式在不同层次上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⑤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国有经济及其作用

  ①什么是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基本上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的平等。

  ②国有经济的作用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其一,它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其二,它掌握着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大生产,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其三,它是国家依靠经济手段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的物质条件。

  在改革和发展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集体经济及其作用

  ①集体经济的含义

  集体经济即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它是劳动群众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它在集体组织范围内实现了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关系的平等。

  ②集体体经济的作用

  其一,可以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

  其二,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发展生产,满足和提高人民生活需要。

  其三,可以繁荣市场,稳定物价。

  其四,可以吸收劳动就业。

  其五,可以扩大商品出口。

  其六,可以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4.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①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

  ②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主要有股份制企业、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等。这些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③十五大对公有制经济含义的确定,打破了公有制经济只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传统理论,第一次正式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划归为公有制经济的范畴,这拓展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助于投资的多元化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5.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

  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同一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中可以容纳不同的所有制经济。一种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如何,直接影响到这种所有制所容纳的生产力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如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承包制和租赁制等。根据邓小平理论和我国的改革实践,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③股份制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发展股份制企业的重要作用

  其一,发展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有利于扩大公有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其二,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有利于增强企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从而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其三,实行股份制有利于解决企业发展资本不足的问题。

  其四,实行股行制有利于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④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经济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制度。它兼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的有机结合。它一方面保持了联合劳动的互助合作性质,另一方面允许职工持股,实现了资本的联合。劳动者除了按劳动取得报酬外,还按投入的资本额取得相应的收益。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的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共同劳动,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使劳动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为一体,从而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因为: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它能依靠经济力量和经济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着生产和流通。它是国家进行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④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保证。

  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的手段,而是用来不断发展生产,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条件。它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现阶段除了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外还要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这个客观条件是: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社会化程度不平衡,经济发展多层次。

  ②这些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对发展国民经济有积极的作用。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成分的企业都是自主经营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是市场主体。因此,不论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有哪些非公有制经济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资经济。

  3.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①个体经济的含义

  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个人(包括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的一种小私有制经济。

  ②私营经济的含义

  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私营经济具有双重的性质:一方面,私营经济是私人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依靠雇佣劳动进行生产经营,私营企业主凭借其占有和支配的生产资料占有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另一方面,它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的地位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公有制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要在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是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

  ③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作用

  其一,它们生产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在满足人们需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二,它们增加了社会资本,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金。

  其三,它们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其四,它们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五,它们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外商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

  ①外商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的含义

  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开办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中的外商和港澳台投资部分。

  外资经济和港澳台经济,除个别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的投资外,绝大多数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境外和海外资本家的投资,其资本当然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它们所获得的利润,实质上是剩余价值,因而这些企业中具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但是,这些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和调节下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同社会主义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要遵守我国法律,接受我国政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因此,我国的外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而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

  ②外商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的作用

  其一,补充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我国在引进资金的同时,还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以及竞争机制,促进了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改革,提高了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给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其二,扩大了出口,增加了出口创汇能力。

  其三,丰富了商品品种,活跃了市场。

  其四,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就业人数。

  5.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①贯彻实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破除对非公有企业的歧视,为其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

  ②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引导。

  其一,重点产业引导。制定“鼓励、允许、限制、禁止”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范围;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它们进行规模经营;鼓励它们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从事零部件等分包生产和服务;鼓励这些企业通过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形式促进资本社会化。

  其二,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购买、租赁、承包、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经济改革。

  其三,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③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引导私营、个体企业规范化经营。

  三、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制度

  ①按劳分配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②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其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平等,在公有制内部人们不能凭借公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从而使消费品能够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式分配。

  其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可供分配的社会产品的数量,制约着分配的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发展,不会像原始社会那样实行平均分配,但也没有达到共产主义那样高的程度,产品尚未极大丰富,消费品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其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

  其一,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其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

  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等)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和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哪些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

  其一,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其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主要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这种收入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和价格。

  其三,资产收益。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营者获得的资产收益。劳动者购买债券、股票和在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也是一种变相的资产收益。

  其四,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包括凭借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或入股、信息资询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其五,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主要是指我国私营企业主和外资及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中的企业主按资本获得的利润收入。

  其六,此外,还存在国有企业的承包者和租赁者通过按经营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国家按社会公平原则进行福利性分配而得到的收入,以及风险收入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实现的特点

  ①按劳分配是分配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②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只能先根据各个企业提供给社会的有效的劳动量,在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再由各个企业根据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对劳动者进行分配。这样,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而且还取决于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③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④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其最终实现要受商品价格和商品供应量的影响。

  4.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党的十六大在论述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时提出的主张。在财富的创造中,所有生产要素都作出了贡献,这就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依据。这种分配原则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体现一般劳动的贡献,,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体现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等复杂劳动的贡献,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创业活力。

  ③体现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贡献,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建设。

  ④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这一分配主张,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市场来配置,一切生产要素的使用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有偿使用。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就是为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因为只有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允许生产要素所有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投入,从劳动创造的价值中分配到一定的收入,才能鼓励生产要素有效、合理的流动,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将越来越重要。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效率与公平

  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首先要讲效率优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其次要讲兼顾公平。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同时要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

  其一,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等。

  其二,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其三,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在防止收入悬殊中,基本的政策是: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鲁生:全国考研政治辅导专家,主讲哲学、政经两门最重要、最难懂课程。鲁老师知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上课旁征博引,激情澎湃,感染力极强。最擅长讲懂难点,辨清易混淆点,哲学、政经的晦涩、繁琐经鲁老师讲解后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学生信服地称鲁老师为“难点一点通”。鲁老师2003年度全国10几个重点城市的巡回授课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最有激情,最有责任心,讲课效果最好,课堂收获最大的好老师。

文章搜索
任汝芬老师
在线名师:任汝芬老师
   著名政治教育专家;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详细]
考研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