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试吧论坛Exam8视线考试商城网络课程模拟考试考友录实用文档求职招聘论文下载
2013中考
法律硕士
2013高考
MBA考试
2013考研
MPA考试
在职研
中科院
考研培训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四 六 级
GRE考试
攻硕英语
零起点日语
职称英语
口译笔译
申硕英语
零起点韩语
商务英语
日语等级
GMAT考试
公共英语
职称日语
新概念英语
专四专八
博思考试
零起点英语
托福考试
托业考试
零起点法语
雅思考试
成人英语三级
零起点德语
等级考试
华为认证
水平考试
Java认证
职称计算机 微软认证 思科认证 Oracle认证 Linux认证
公 务 员
导游考试
物 流 师
出版资格
单 证 员
报 关 员
外 销 员
价格鉴证
网络编辑
驾 驶 员
报检员
法律顾问
管理咨询
企业培训
社会工作者
银行从业
教师资格
营养师
保险从业
普 通 话
证券从业
跟 单 员
秘书资格
电子商务
期货考试
国际商务
心理咨询
营 销 师
司法考试
国际货运代理人
人力资源管理师
广告师职业水平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统计从业资格
经济师
精算师
统计师
会计职称
法律顾问
ACCA考试
注册会计师
资产评估师
审计师考试
高级会计师
注册税务师
国际内审师
理财规划师
美国注册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安全工程师
设备监理师
公路监理师
公路造价师
二级建造师
招标师考试
物业管理师
电气工程师
建筑师考试
造价工程师
注册测绘师
质量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造价员考试
注册计量师
环保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材料员考试
监理工程师
房地产估价
土地估价师
安全评价师
房地产经纪人
投资项目管理师
环境影响评价师
土地登记代理人
缤纷校园 实用文档 英语学习 作文大全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访谈|游戏
教师资格考试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Exam8.com) > 教师资格考试 > 复习指导 > 综合 > 正文

2012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1.2

第 1 页:一、教育与社会经济
第 2 页:二、教育与政治制度
第 3 页:三、教育与社会文化
第 4 页:四、教育与社会人口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文化制约着人类各方面的活动,同样,也制约着人类的教育活动。与经济、政治相比,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明显的不同。

  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经济可以直接制约教育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政治可以直接控制教育的性质及发展方向。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人的观念形态来实现的,这种作用主要作用于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等思想活动中,对教育活动的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

  从影响范围看,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其对教育的影响不仅反映在教育价值观和内容上,也渗透在教育体制、课程教材、道德教育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中。

  从影响方式和途径看,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既有社会意识、社会舆论对教育的影响,也有个人深层心理结构对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虽然不同于经济、政治对教育所起的制约作用,但其作用往往是深刻的、持久的。一旦文化在个人和群体的深层心理形成后,当这种深层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时,其所形成的合力就会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推进作用。但如果这种深层心理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相抵触,就会变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障碍。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必然是对一定社会文化的选择。学校教育中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渗入其中的价值观都是社会文化本身。因此,社会文化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社会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2.文化观念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文化观念是指长期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逐步形成的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基本的、比较一致的观点和信念。文化差异往往反映在观念的差异上。文化观念显然是抽象的东西,但它是人类的思考在心理上的沉淀,一旦形成就会对思想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育观念是存在于每个教育者或其他人头脑中的对教育的看法。它表现为具体的人才观、育才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方法观等。它的形成直接受到文化观念的制约。文化观念对人的教育观念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观念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二是文化观念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思想。

  3.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模式

  文化模式是由若干彼此相关的文化特质构成的。一种文化特质可以是一种信仰、一种风俗或一种习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模式。一种文化的历史愈悠久,持续时间愈长,其模式愈稳定,个性也愈突出,对教育的直接制约力也愈大。

  教育模式的形成不是任意的,它既受教育自身规律的制约,也受一定历史文化的制约,特别是受一一个民族特定的文化模式的制约。教育模式是和一定的文化模式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文化模式,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当社会发展变化时,文化系统一方面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模式来适应社会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求教育系统调整19身模式与之相适应。

  从不同文化的比较来看,一个国家的教育模式是与这个国家文化模式相一致的。例如,我国古代文化模式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模式,而西方文化模式则是一种知识型的文化模式,这使得我国古代教育与西方教育在rd标模式上明显不同。我国古代强调通过修己正人,达到“明人伦”的目的;西方则注重通过知识的学习达到对真理的认识;在社会组织形式上,我国强调“大一统”,而西方则强调“多元化”。这直接导致了东西方办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模式的不同:我国强调国家办学,集中统一;西方则强调地方办学,开放、多样。

  (二)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文化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另一方面,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教育从一开始就担负着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在原始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发展较低,人类的文化积累较少,内容单一,文化传递和人类生产以及生活本身是在同一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只具备一般的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文字出现后,特别是学校教育出现后,教育不仅是文化传递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对文化起着整理、选择和提高的作用。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文化发展Et益繁荣,内容更加丰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教育的文化功能也愈来愈突出,教育不仅加强了传递文化的功能,而且融合、交流、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也日益凸显出来。

  1.教育传递文化

  文化传递是文化的世代相接,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曲于文化具有独立于人的生物机体之外的特点,因此,人类文化的所有成分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继续并发展下去。而教育是传递文化最主要的手段。教育可进一步被解说为依靠基手教育的目的而创立的教育机构来反复传输知识、价值观、技能和态度。对于年轻人来说,教育是适应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递文化是教育的基本职能,也是文化内在的要求。

  2.教育传播文化

  文化传播是文化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的扩散,是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文化间的传播与交流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因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促进了文化间的广泛接触。给文化间的融畲和主动地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要素创造了机会,使文化形态能滋生出新的文化因子,从更高层次上超越文化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约束。传播和交流文化的途径有教育、战争、迁徙、贸易等,教育是其中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与其他途径相比有以下不同点:(1)教育传播文化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2)教育传播文化具有深层面的特点;(3)教育传播文化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教育选择文化

  文化选择是指对某种文化的取舍,它主要是对那些涉及价值观和信仰的内容的选择。随着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社会文化也越来越丰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文化交往的时空界限被打破。在人们面前既有人类积累的浩大无边的文化遗产,又有各自特色的不同文化的冲击。因此,人们必须解决个体掌握文化容量有限和人类浩大文化遗产之问的矛盾,必须学会如何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与冲击,作出正确的文化取舍。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将极大地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它撷取文化的精华编成教材,提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观念、态度与知识、技能,并通过教育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

  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

  教育通过选择、传递、传播的方式,显示了它对文化发展的巨大影响。这主要是基于原有文化的基础之上。文化的每一个进步和发展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文化的创造和更新。从文化的选择、传递、传播来看,选择文化、传递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包含着文化的创造,也就是说,它不是只对原有文化进行简单的复制。就文化的传递而言,文化本身是复杂的,学习文化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从某种意义上看,每一代人对他们自己的文化都有一个重新发现和理解的过程,每一代人不仅学习自己的文化,而且重新建构自己的文化。同样,文化的传播也不是文化的简单混合。文化的传播,不像倒水,从一个容器倒进另一个容器,而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互动或相互作用进行的,它包含新的文化元素的产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责编:wangpingping89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中国最优秀教师资格名师都在这里!
李颖老师
在线名师:李颖老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专家组成员,有多...[详细]
教师资格考试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