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缤纷校园 英语学习
2010考研 | 2010高考 | 2010中考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 | 法律硕士 | MBA/MPA | 中科院
四六级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职称日语 | 职称英语 | 博思 | 口译笔译 | GRE GMAT | 日语 | 托福
雅思 | 专四专八 | 新概念 | 自考英语 | 零起点英韩语 | 在职申硕英语
在职攻硕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等级考试 | 水平考试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报检员 | 外销员 | 司法考试 | 导游考试 | 教师资格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管理咨询师
期货从业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
会计职称 | 注会CPA | 经济师 | 统计师 | 注册税务师 | 评估师 | 精算师 | 高会 | ACCA | 审计师
法律顾问 | 会计证 | 理财规划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师 | 监理师 | 安全师 | 咨询师 | 结构师 | 建筑师 | 安全评价师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设备监理师 | 岩土工程师 | 质量资格 | 房地产经纪人 | 造价员
投资项目管理 | 土地代理人 | 环保师 | 环境影响评价 | 物业管理师 |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公路造价工程师 | 招标师
执业护士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卫生资格
考研_考试吧考研_首发2010考研答案
考研培训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名师指导 考研经验 考研大纲 考研简章 论坛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

考研政治复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背诵版

 

  ②必须坚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所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并且在特定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所谓斗争,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统一战线时,要敢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民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根本上而言,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自由、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是一条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所不答应的。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必须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必要的斗争,克服他们在政治上的动摇性和对于革命的不彻底性。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基本上没有大资产阶级那么多的对抗性和反动性,而且基本上没有掌握过国家政权和武装力量,因此,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是基本上没有武装力量的联合和斗争,主要是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斗争的主要手段是批评和教育,其目的是团结。

  必须注意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左”倾关门主义,即忽视资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另一种是右倾错误,即主张无原则的合作,无条件的合作,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从而变为投降主义的合作。

  点评:

  关于两面性可以出大题: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妥协性),抗日战争时期大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抗日性、反动性)。要联系不同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以及党的对策、错误倾向综合复习。

  (十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阶层的革命分子。但是,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2)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①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了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根本的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继续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建设这项工程既有有利的条件,又有特殊的困难。

  有利条件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革命最彻底,中国共产党又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同中国共产党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

  特殊的困难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准备不足,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特别是1927年中国共产党以农村为主要战略阵地以后,党的建设遇到了更为严重的困难;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使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相当严重,并会侵入到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教条主义倾向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不适当干预,也给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带来了特殊困难。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工程”。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①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建设的突出特点

  党的建设有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理论建设、作风建设、执政党还有廉政建设等方面,但首先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思想上保证共产党组织的纯洁性。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第一,必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

  第二,毛泽东倡导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

  第三,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发挥先锋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群众中率先垂范,共产党支部必须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第四,共产党员必须注意调查研究,按实际情况办事,实事求是。

  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简明概括,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在一起的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需要全党从多方面做出努力,其中最主要的,一是自觉学习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最大限度地开辟和拓宽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各阶层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三是坚决反对和整肃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保持党的清正廉洁;四是时刻关心群众的各种切身利益,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优质高效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五是及时修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③注意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组织的集中与民主的高度统一,是党的力量之所在。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结合。在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上,毛泽东总是把民主放在前头。集中就是集中正确的意见。集中,主要指全党路线、方针、政策及全党纪律、行动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强调极端民主化,强调集中反对民主都是错误的。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实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全党服从中央是这一原则的核心。

  (十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1)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2)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3)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解决土地问题之后,国内是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背诵提示: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中都有社会主义及非社会主义因素。

  (十六)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社会主义因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逐步积累和增长,是实现两个革命转变的重要历史条件。到1952年,新中国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与经济条件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之际,中国的近代工业已经有了—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贯彻、实施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逐步确立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其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此外,获得土地的个体农民有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的愿望,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些都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

  2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政治条件或政治保证。

  3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基本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冷战”局面开始出现,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则支持和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这也促使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考虑尽快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背诵关键词:

  物质条件、政治保证、国际因素

  (十七)社会主义改造

  1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即使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更加平等的关系,改变财富为个人所有或少数人占有的状况。

  也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变经济基础,才能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即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巩固工农联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要财富的拥有者,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当家作主。

  当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终目的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工业化开辟道路。当时的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国家工业化的要求之间确实存在某些矛盾。从主观上说,中共中央决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推进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也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背诵提示:

  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内容一化三改一化三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举两翼一体一体两翼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

  (1)主要经验:

  ①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实现了以和平方式完成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向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转变。

  ②成功地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背诵提示:

  国家资本主义初级表式:加工订货

  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③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实现了团结资本家,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并把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奇迹。

  (2)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中国革命胜利后,毛泽东主张对资产阶级的两个不同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即对官僚买办资本实行没收,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根据马克思和列宁的设想实行和平赎买。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进行改造的方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这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在中国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基本依据在于:

  第一,中国共产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第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但在民主革命时期有两面性,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承认《共同纲领》,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十八)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

  1956年的中共八大,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探索的第一个里程碑。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主要表现在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的科学认识上。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现在,“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也就是说,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中共八大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的分析是正确的,它把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综合实力起点非常低、社会生产力发展十分落后的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历史证明,这个科学认识是正确的。这是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最重要的贡献。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加以解决。即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社会正是通过不断地解决这些矛盾而向前发展的。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状态、性质、解决途径等的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3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大量的、普遍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

  (2)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是根本利益的对立与冲突。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我国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除了对抗性的一面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是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

  (3)两类不同社会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因此,前者要采用专政的、强制的方法加以解决;后者则要采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还没有完全结束),我国社会大量表现出来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目的,或者说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③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政策。其中主要有:对于政治思想领域内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讨论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官僚主义,同时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内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等等。

  背诵提示:

  可能常出的一个辨析题是:为什么说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十九)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毛泽东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基本状况,指出:“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1957年以前,毛泽东提出用近百年时间分两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还是积极稳妥的。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了有益的探索,他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我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1961年9月,他在同蒙哥马利的谈话中说道:“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2关于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和“四个现代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在1954年开始逐步以“社会主义现代化”替代了原来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新中国的发展目标。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周恩来在1954 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公布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四个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即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它主要体现了物质文明的要求。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他说:“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周恩来在报告中指出,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这就比较完整地阐释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搜索
任汝芬老师
在线名师:任汝芬老师
   著名政治教育专家;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详细]
考研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