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模拟试题 >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 > 正文
2011考研已临近,考试吧整理“2011年考研《政治》最后模拟预测题”供广大考生备考使用。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三、分析题

  1. 材料1

  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

  材料2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盘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政冶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材料3

  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

  材料4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等。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指出材料1、2观点的联系,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材料3的观点。

  (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4中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答案】

  (1)材料1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观点,材料2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观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辩证统一的,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对抗的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从而促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相应的主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的发展、激化有个过程。我们既要坚定树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要面对现实,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脚踏实地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材料3的观点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形态的更替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而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及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

  2. 阅读两则材料

  材料1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曾经住过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时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第二天,秀才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紧蹙了一下眉头,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想起自己前两次的落榜,越想越觉得算命先生说得有道理。于是,他沮丧地走回客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将自己做的梦和算命先生的解析向店老板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没想到店老板听后反而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去参加考试,等到揭榜那一天一看,居然中了个探花。

  摘自《秀才的梦》

  材料2

  夏日炎炎。骄阳下,一群筑路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他们在修理着破损的公路地面。这时,一辆新款气派的“宝马”车停在他们身边,车窗开了,一个热情的声音响起:“嗨,保罗,是你么?”这群工人中的一个愉快地回答说:“是我,大卫,在这里见到你真高兴!”大卫走下带有空调的车子,和保罗乐呵呵地交谈起来,他们畅谈许久,才友好地握手道别。

  看着“宝马”车绝尘而去,工人们都难以置信地围过来,好奇地问保罗怎么会认识公司的总裁大卫。保罗耸耸肩膀说,二十年前,他和大卫也曾在同一条公路上工作过。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保罗,为什么二十年后,你仍在烈日下劳作,而大卫却成了公司老总?”保罗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说;“二十年前,我在为1小时2美元的报酬工作,而那时,大卫已经开始为整个公路工作。”听到这话,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美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说:“如果你是个业务员,赚1万美元容易,还是赚10万美元容易?告诉你,是赚10万美元容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的目标是赚1万美元,那么你不过是追求糊口就可以了。如果这就是你的目标和你工作的原因,请问你工作时还会有兴奋的感觉吗?你工作时还会热情洋溢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赚十万容易,赚一万难,这便是梦想的魔力、梦想的价值。

  摘自《一万和十万》

  (1)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分析材料1中的“梦”和材料2中的“梦想”的联系和区别,说明算命先生和店主的错误所在。

  (2)结合材料2,说明目标和梦想的价值。

  【答案】(1)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对立统一。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意识不仅表现为对客观对象近似的、真实的反映,还可能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歪曲或虚幻的反映。虚幻的映象仍然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材料1中的“梦”和材料2中的“梦想”都属于意识的范畴,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梦的素材在客观世界中都能找到,白菜、斗笠、雨伞、表妹都是现实中的物质素材,只不过在梦中以新的形式组合和表现。无论是算命先生还是店主,他们的解释都牵强附会,胡乱联想,都犯了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梦想”属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表明了人的意识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类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或虚幻的世界,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世界、创造世界。

  意识的能动作用十分巨大,只要目标恰当,在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就可以“梦想成真”。没有梦想和目标,循规蹈矩,机械地反映和简单地重复,就难免原地踏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1年考研《政治》最后点题试题第三套

  临考推荐:2011考研《政治》最后押题预测

  2011考研《政治》考点预测及预测试题大全

  1月15日考试吧首发2011考研真题及答案通知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