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自学考试 > 复习指导 > 经济类 > 正文

2013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第十五章

  三、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体系

  (一)巴师夏提出“经济和谐论”的动机和意图

  1.动机:认为以前的东西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经济和谐论”要弥补这个不足,从正面阐述自然和谐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反驳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指责。

  2.中心意图:论证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能达到自然、和谐的境界。

  3.“经济和谐论”的中心思想:在私有财产制度不受侵犯及经济自由主义充分发展下,各种经济个人、经济单位、各阶级间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和和谐的。

  4.“经济和谐论”的方法论:巴师夏采用了古典学派把社会分为“自然社会”和“人为社会”的观念,来论证其“和谐的体系”。他说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是自然的,而且是和谐的。机制就是在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制度下,社会内部自然规律的支配和调节。而这又取决于人性。

  (二)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人性论依据:斯密的关于人的本性的“利己”和“利他”的说法。

  (三)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经济学依据:——“服务交换论”或“服务价值论”

  巴师夏认为,人类社会就是交换的社会,人类在交换中,“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替代对方工作,提供相互的服务”。所以交换不外是各种“服务”的交换。巴师夏从交换引出价值。认为价值是交换着的两种“服务”的交换比例。在交换中,甲方给予乙方的“服务”是乙方的“节约劳动”;乙方给予甲方的是甲方的“节约劳动”,利己也是利他。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交换成立于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所以甲乙双方“服务”的交换总是等价的,等价交换是一种公道的交换,这就表明社会的利益是和谐的。

  巴师夏以他的服务价值论反对古典派的劳动价值论,他离开了物质生产过程,用主观因素来说明价值,把它看成是相互提供服务的关系。巴师夏以此来证明资本主义社会是和谐一致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四)巴师夏所说的“和谐”的分配制度。

  他认为,工资是对工人努力的报酬,因而不存在对工人的剥削。工资体现了互相服务。资本家的收入中有一部分就是指挥、监督劳动的工资。地租是对土地所有者最初改良土地所投下的资本支付的报酬。投下资本,就是提供服务,就是“延缓”消费,就应该得到报酬。

  资本家的利益会越来越差,劳动者的利益会越来越好。这样,经济和社会就更加“和谐”了。

  总之,以“经济和谐论”大师闻名的巴师夏所鼓吹的“经济和谐”论,不过是一套说教与辩护罢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大学语文
共计461课时
讲义已上传
18020人在学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共计21课时
讲义已上传
7218人在学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共计738课时
讲义已上传
87485人在学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共计21课时
讲义已上传
989人在学
毛概
共计269课时
讲义已上传
1649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自学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自学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自考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自考报名查分
看直播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ongze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