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2012中考 | 2012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托业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GRE GMAT |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零起点法语 | 零起点德语 | 零起点韩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 驾驶员
网络编辑 | 公共营养师 | 国际货运代理人 | 保险从业资格 | 电子商务师 | 普通话 | 企业培训师
营销师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化工工程师 | 材料员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自学考试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Exam8.com) > 自学考试 > 复习指导 > 医学类 > 正文

北大“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1)

第1章 绪论

1、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2、 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同时,它也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应用学科。

5、 旧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6、 医学心理学尤其是心身医学。

7、 对于新的医学模式的出现和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化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为:(1) 医学心理学在心理学和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2) 在理论观念上彻底动摇了旧模式的理论根基,(3) 为新的医学模式的出现开辟了道路。(4) 医学心理学提供了心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5) 以及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评价和干预的手段,(6) 提高了医学研究的科学水平和医疗服(7) 务的质量。

8、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为研究对象。

9、 医学心理学的任务是:(1)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起作用的规律。(2) 为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而(3) 提供全面、合理、有效的理论方法和措施。 10、 医学心理学与相关学科:(1) 医学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 1 医学心理学主要侧重于用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来阐明医学实践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2 为医学提供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理论依据。 3 临床心理学则是心理学的具体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医学临床实践,解决医学领域特别是精神疾病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主要通过对心理学病因的探讨及心理测验(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专业技术活动来为医疗实践和卫生事业部门服务。 4 在我国,5 医学心理学成了心理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所有分支学科的总称,6 即临床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7 临床心理学工作是医学心理学工作的组成部分。(2) 医学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动机、智力和人格等方面的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3) 主要是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防治领域中起作用。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理论上与普通心理学(即正常心理学)一起从正、反两方面更全面地说明人的整个心理现象。(4) 医学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也可以说是心理学和行为医学在公共卫生学和预防医学中具体应用的必然结果,(5) 它着重研究在促进和保持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定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病因学和诊断学问题以及改进医疗制度和制定保健政策等有关问题。

11、 医学心理学与心身健康的基本命题是:人躯体上的病变都会在精神上留下痕迹,12、 任何心理上的障碍(异常)也同13、 样不14、 可避免地在躯体上留下痕迹,15、 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人与动物有着根本不16、 同17、 。

18、 心理因素对人的心身健康的影响表现在:(1) 情绪的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只要发生和进行都必然要伴随一定的情绪情感,(2) 而(3) 情绪活动的发生则会伴随一系列复(4) 杂的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5) 特别是植(6) 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因此,(7) 无论是积极的、愉快的情绪或是消极的、不(8) 愉快的情绪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9) 人格特征的影响:人格是一个人在过去的全部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行为类型、情绪反映方式及价值观念、态度和信念体系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对人的心身健康能产生良好影响;相反,(10) 不(11) 健全的人格特征则会给人的心身健康带来不(12) 良影响。(13) 行为习惯的影响:行为是指(14) 机体外现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为; 习惯是指(15) 无需经过特殊训练,(16) 只是由于经常重复(17) 而(18) 形成的对于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所谓不(19) 良行为习惯是指(20) 那些损害人体健康的需要或倾向,(21) 如不(22) 良饮食行为、不(23) 良性行为、吸烟、药物滥用、酗酒、赌博行为等。(24) 动机冲突的影响:动机冲突是指(25) 人在其日常生活中,(26) 常常会同(27) 时存在几个需求目标(28) 或两个以上相互排除的动机,(29)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企求的目标(30) 往往不(31) 能全部达到,(32) 发生的动机也常不(33) 能全部满足,(34) 这就形成了所谓动机冲突的现象。如果动机冲突不(35) 能妥善处理、及时解决,(36) 就会造成强烈情绪波动,(37) 使人陷于困惑和困扰乃至颓废和绝望中,(38) 从而(39) 给人们的心身健康带来严重威胁。(40) 言语暗示的影响:这方面影响最典型的例子如“望梅止渴”和我国的传统气功治疗。在催眠状态下,(41) 语言暗示效果尤其明显。另外所谓“医源性疾病”就是一些医护人员出言不(42) 慎而(43) 给病人不(44) 良暗示造成的,(45) 某些神经官能症如神经衰弱和癔病往往是由于暗示作用而(46) 引起或加重的。

19、 西方医学心理学的发展:(1) 真正应用心理学于医学临床实践、解决临床问题、推动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应首推美国的魏特默。他于189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临床心理诊疗所或称心理门诊。他还在美国心理学会讲授“临床方法”,(2) 并首创“临床心理学”这一术语,(3) 这位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为医学临床实践服(4) 务的心理学家被尊称为“临床心理学之父”。(5) 本世纪初,(6) 美国兴起了以维护心理健康、防治精神疾患、改善精神病病人待遇、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宗旨的心理卫生运动,(7) 使得许多心理学工作者投入了医学临床领域。(8) 行为医学和健康心理学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医学心理的得工作范围,(9) 标(10) 志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2章 心理应激

1、 据美国调查统计,2、 人类的十大死因当中: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传染病,3、 战后的主要死因是与精神因素(也可说是心理应激)有密切4、 关系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意外事故。

5、 心理应激:有人又称为心理压力、紧张状态或紧张刺激等。关于应激的定义最早提出的是加拿大学者塞里。

6、 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

7、 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

8、 心理应激的作用:心理应激的产生对于人或有机体适应环境是有利的。因为应激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9、 动员机体内部的潜能,10、 以应付各种变化的情境和事件的挑战,11、 所以应激状态是人在生活中不12、 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是,13、 另一方面心理应激特别是持续长久的或过分激烈的应激状态一旦超出了个体所能耐受的适应和应付能力,14、 又会扰乱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功能,15、 损害人的心身健康,16、 甚至造成或加剧人体及精神的疾病。 17、 应激源:凡是能够引起人们应激反应的所有主观内在、客观外界的刺激物。应激源(致应激因素)是机体内、外界环境向有机体提出的适应或应付的要求,18、 并可能导致应激反应的紧张性刺激物。 19、 应激源的种类:生物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20、 生物性应激源: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21、 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刺激,22、 如使机体不23、 适的温度、强烈的噪音、病菌、病毒的侵害等。这类应激源作用的特点一般是首先引起生理反应,24、 然后随着人们对生理反应的认识评价和归因过程,25、 才会导致应激状态和心理反应。

26、 心理性应激源: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及预期的或回忆性的紧张状态。(1) 动机冲突是指(2)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两个以上所欲求的而(3) 又不(4) 可能达到或不(5) 能全部达到的目标(6) ,(7) 而(8) 使萌(9) 发的动机不(10) 能实现或不(11) 能全部实现,(12) 从而(13) 引起心理失衡,(14) 成为造成应激状态的心理根源。动机冲突的种类: 1 双趋式冲突:指2 个体活动中同3 时并存着两个具有同4 样吸引力的目标5 而6 发生两个同7 样强度的动机。但由于条件限制,8 无法同9 时获取两个目的,10 就是所谓“二者不11 可兼得”,12 在心理上产生难以做出取舍13 时的双趋冲突情境。 14 双避式冲突:指15 个体同16 时遇到两个对自身不17 利的、具有威胁性的事物,18 都想避开,19 但欲避其一,20 却无法避其二,21 即“前有悬崖,22 后有追兵”,23 做出选择时便会产生这种冲突。

24 趋避式冲突情境:指25 个体对于同26 一目标27 同28 时存在有利一面和不29 利一面,30 决断时要考虑利害得失。 31 双重趋避式冲突:指32 两个目标33 同34 时具有好与恶的倾向。(15) 挫折情境:指(16) 人在为了满足需要,(17) 达到某种目标(18) 的过程中受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19) 致使目标(20) 无法达到、需要不(21) 能满足,(22) 同(23) 时产生紧张情绪体验,(24) 从而(25) 造成应激状态的心理根源。(26) 人际关系失调:是指(27) 社会生活中,(28) 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不(29) 能协调一致,(30) 形成矛盾冲突,(31) 从而(32) 影响到人的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

27、 社会文化性应激源:社会文化因素是造成人的应激状态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应激源。尤其是急剧的社会文化的大变动,28、 如战争、“十年文革”。 60年代,霍姆斯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量表按照紧张生活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顺次列举了43种主要的生活事件,并给出了它们各自的严重性评分,称“生活变动单位”(LCU),结果是“配偶死亡”最严重,排在首位,LCU为100。他们的研究还发现,假如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变动单位总和在150以下,来年则可健康安泰;总和在150 ~ 300之间,有50%的可能性在来年生病;超过300单位则有70%的可能性在来年生病。 29、 与应激事件本身有关的因素:(1) 应激事件本身的强度:应激事件的强度与事件信息量大小有关。(2) 应激事件作用时间长短:即使应激时间强度很小但如果持续作用的时间长,(3) 由于积累的作用,(4) 也可能要造成应激状态。(5) 事件发生的方式:突如其来、不(6) 曾预料到的外界因素,(7) 刺激效应最大;反复(8) 出现、事先已有预料、作好了精神准备(9) 或自己已能应付的外界刺激应激较小。

30、 与主体本身有关的因素:(1) 身体素质和神经类型:强而(2) 不(3) 平衡(不(4) 可抑制)型的人,(5) 在应激事件作用下容易出现心理不(6) 平衡和强烈的情绪反应,(7) 较易受应激事件影响。弱型的人由于神经系统的机能较弱而(8) 又情绪体验特别深刻、敏感,(9) 也容易受应激事件的影响,(10) 产生心理应激状态。(11) 人格气质特点: 1 内向的人往往把注意力能指2 向自身,3 在人际交往中较胆小,4 缺乏信心;不5 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感情;过分关注自己对应激事件做出的不6 适反应,7 容易产生负性情绪而8 使其应付手段越来越无效,9 同10 时也使他们难以发展和利用可起重要作用的社会支持,11 因而12 内向性格的人比较容易长时间陷入应激状态而13 不14 能自拔。 15 具有“特质性焦虑”人格特质的人容易陷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状态。(12) 兴趣爱好、理想志向的特点。(13) 道德、信仰、价值观念的不(14) 同(15) 。(16) 人的生活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17) 例如“一朝被蛇咬,(18) 十年怕井绳”、“祸不(19) 单行”即在人应付应激事件的能力受到削弱时,(20) 更容易造成新的应激状态。

31、 对应激的反应:心理行为反应、生理反应。

32、 心理行为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失调、行为动作反应、心理防卫反应。(1) 情绪反应:焦虑反应、抑郁反应、愤怒反应。(2) 行为动作反应:攻击性行为、抑制或逃避性行为、刻板式行为、习惯性失助行为、倾吐和发泄行为、特殊行为反应。(3) 心理防卫反应:是人在应激状态下,(4) 内在心理活动中具有一种自觉或不(5) 自觉地解脱烦恼,(6) 减轻内心不(7) 安,(8) 以恢复(9) 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反应。

33、 应激的生理、生化反应主要有:(1) 植(2) 物神经系统兴奋:在应激状态下,(3) 主要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以便为机体应付紧张刺激做准备(4) 。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直接加强机体对外界危险因素的防御有关,(5) 如凯农描述的“战斗-逃跑”反应。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动员机体的潜在能量,立即采取行动应付应激情境,一方面促使心血管系统机能迅速变化,血液循环加快,使之立即发挥作用;一方面促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通过它来增强代谢过程,总之,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分泌的增加一起促成了“紧张反应”。(6) 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肾上腺髓质系统分泌的技术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7) 他们在结构上都术语儿茶酚胺,(8) 所以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也就是儿茶酚胺分泌,(9) 特别是在紧急反应时,(10) 对于保证大脑和肌肉血液供应有利,(11) 且在危机情况下可减少出血。血浆或尿内的儿茶酚胺含量的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情况,(12) 可作为应激反应的有用指(13) 标(14) 。在安静状态下,(15) 儿茶酚胺的分泌没有差别,(16) 但在应激反应时,(17) 一般男性反应较女性明显。肾上腺皮质系统分泌的激素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它们都参与应激反应,前者在应激状态时的增加,为机体应付紧急状态准备了能量,后者的作用主要与调节机体内无机盐与水的代谢有关,特别是与钠日含量有关,总之皮质激素与“不斗不逃”的第三选择有关,当冲突发生时它使人不去攻击也不逃跑,而是顺从和有经验的抑制。总之,涉及应激反应的内分泌系统十分广泛它们共同对应激状态起反应,但总的来说是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增高,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降低。

34、 适应性疾病是:人们处于应激状态的各种反应本来是要防止身心受损,

35、 是一种防御性机制。但如果防御反应不36、 适当,37、 特别是过度的反应,38、 又会危机人的生理、生化和心理机能,39、 甚至造成一系列与应激状态有明显关系的疾病,40、 我们称之为“适应性疾病”或“应激状态病”。有些人称适应性疾病为“现代文明病”。

41、 适应性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糖尿病、斑秃、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免疫性疾病,42、 各种癌症和各种神经官能症,43、 实际上所谓心身疾病都属这种疾病。

44、 应激状态对于个体而45、 言具有显著个体差异:由于个人的身体素质、个体差异和对病症的易感性不46、 同47、 ;所以同48、 是应激状态,49、 人们会导致不50、 同51、 的病症。因此,52、 应激状态及由此引发的不53、 良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已构成了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心身健康造成疾病与死亡的最严重、最可怕的因素。 54、 心身疾病是:以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即致应激因素)为主因或重要诱因并与情绪有关的躯体性疾病。 55、 神经症是:由于精神因素(心理应激状态)造成中枢神经系功能失调而56、 引起的疾病。巴浦洛夫把神经症看做是持续的高级神经活动紊乱。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活动和行为的失调及各种躯体不57、 适感,58、 如头晕、头痛、心跳、气短、尿频、疲乏、腹泻或便秘。 59、 常见的神经症主要有:神经衰弱、癔病、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 60、 癔病:常在不61、 良人格基础上,62、 由于明显的精神因素(心理应激)或不63、 良暗示作用引起大脑机能失调而64、 发病,65、 可表现为各种感觉和运动机能障碍。 66、 应激状态与癌症: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有防御、自身稳定和免疫监督三个方面,67、 它能消除病原体和毒性产物,68、 起着抗感染的防御作用,69、 还能监视体内突变细胞的出现,70、 并有排斥、制约这些变性细胞、抑制其增值的功能。免疫功能受下丘脑调节,71、 因而72、 也受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73、 因此,74、 在不75、 良环境刺激影响下,76、 即在应激状态下,77、 能够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失调,78、 从而79、 影响到免疫系统的功能,80、 抑制免疫反应、阻止抗体形成,81、 从而82、 削弱机体对癌症的抵抗力,83、 导致癌症的发生。

84、 如何控制和消除应激状态:(1) 消除应激源。 1 恰当处理应激源,2 即在应激状态产生之前就设法消除致应激因素,3 改善可能成为应激因素的社会生活环境。 4 改善心理社会环境与要求。 5 采取一些比较简单的方式如搬家来躲开吵架的邻居,6 辞去困难的工作避免工作的紧张等。(2) 增强主体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 1 培养良好的个性。 2 加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3 提高实际应付能力。 4 获取社会性支持。 5 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3) 药物应用及心理治疗。

文章搜索
中国最优秀自学考试名师都在这里!
韩旺辰老师
在线名师:韩旺辰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兼新闻广告系主任,高...[详细]
自学考试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自学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自学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