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Exam8.com)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 复习指导 > 心理学 > 正文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考点讲解(2)

考试吧为使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教师资格考试,为您提供教师资格考试资料: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考点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识记)(13)

  1、心理发展的定义 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4个)

  3、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8个)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理解)

  (一)少年期(14)

  (二)青年初期(15)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识记)(15)

  1、学习准备的定义 2、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

  (二)关于关键期(识记)(16)

  1、关键期的定义 2、几个重要的关键期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理解)(16)

  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言语和思维》(1923)、《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儿童心理学》(1966)、《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导论》(1945-1950)、《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979)等。1980年9月16日。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在他的祖国瑞士逝世,终年84岁。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认知发展阶段论又称为“发生认识论”或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很长一段时期,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和观察往往特别重视儿童获得智能增长的正确学习过程,但当代著名学者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oPiaget)却对孩子是如何犯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皮亚杰发现分析一个儿童对某问题的不正确回答比分析正确回答更具有启发性。采用临床法( Clinical method)方法,皮亚杰先是观察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与其它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他找出了不同年龄儿童思维活动的质的差异以及影响儿童智力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引发了一场儿童智力观的革命,虽然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目前还存在争论,但正如一些心理学家指出:这是“迄今被创造出来的唯一完整系统的认知发展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根(J.Kagn)说,皮亚杰是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理论者。皮亚杰10岁就开始研究工作,并出版著作。他对人类如何进行思维,特别是对儿童如何将经验形成为思想非常关注。经过长期对儿童认知发展领域如语言、思想、逻辑、推理、概念形成、道德判断等的临床研究,皮亚杰创立了以智力发展阶段为核心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先天遗传结构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的学习是主动而自发的。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而获得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什么是智力?迄今为止心理学家尚未能提出一个为众人接受的明确定义。有人认为, 智力主要是抽象思维的能力;亦有心理学家将智力解释为“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更有某些智力测验的先驱者认为:“智力就是智力测验的那个东西。”

  皮亚杰在年轻时曾在巴黎比奈智力测试实验室担任西蒙(T.Simon,世界第一个智力测验的创立者之一)的助手。正是在比奈实验室工作期间,皮亚杰认识到“智力”不可能和儿童正确回答的那种测验题目相等,因而他从根本上反对根据在一份所谓的智力测验卷上正确回答的题目数来定义智力。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皮亚杰并不十分注重回答“智慧的定义是什么?”这类问题。尽管如此,人们认为他对智慧本质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在皮亚杰看来:一个智慧行为是一个生物体本身在现存条件下能够产生的最适合于其生存条件的行为。换句话说,智慧就是生物体能最有效地应付环境,在客观现实条件下创造最佳生存条件的品质、能力。这样一种观点充分体现了生物进化“适者生存”的思想。皮亚杰在从事心理学研究之前是一个生物学博士,因而在日后的儿童智力发展研究中,他总是力图把生物学与认识论二者沟通起来。正是从生物学的观点出来,皮亚杰认为智慧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即人的智慧是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智慧既然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那么由于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因而智慧也必然在变化着,儿童的智力也正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伴随着生物性状的发展与成熟及自身经验的增长,在适应中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乃是认知结构不断组织与再组织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渐进的、分阶段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他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至2岁)、前运算阶段(2至7岁)、具体运算阶段(7至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至15岁)。

  对于发展 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有三个特点:

  (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皮亚杰在具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事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可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大差别。

  (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每阶段的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

  自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 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也就是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特点再分为六个分阶段。从刚出生时婴儿仅有的诸如吸吮、哭叫、视听等反射性动作开始,随着大脑及机体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到此阶段结束时,婴儿渐渐形成了随意有组织的活动。

  感知运动阶段可细化为六个分阶段:

  第一分阶段 反射练习期(出生—1个月)

  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 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发展和协调,发展与协调意味着同化与顺应的作用。皮亚杰详细观察了婴儿吸吮动作的发展,发现吸吮反射动作的变化和发展。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又同时给予奶瓶喂养,可以发现婴儿吸吮橡皮奶头时的口腔运动截然不同于吸吮母亲乳头的口腔运动。由于吸吮橡皮奶头较省力,婴儿会出现拒绝母乳喂养的现象,或是吸母乳时较为烦躁。在推广母乳喂养过程应避免给婴儿吸橡皮奶头可能正是这一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出婴儿在适应环境中的智力增长:他愿吸省力的奶瓶而不愿吸费力的母乳。

  第二分阶段 习惯动作和知觉形成时期(1—4月)

  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例如婴儿偶然有了一个新动作,便一再重复。如吸吮手指、手不断抓握与放开、寻找声源、用目光追随运动的物体或人等等。行为的重复和模式化表明动作正在同化作用中,并开始形成动作的结构,反射运动在向智慧行动过渡。由于行为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由当前直接感性刺激来决定,所以还不能算作智慧行动。但是婴儿在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中,顺应作用也已发生,表现为动作不完全是简单的反射动作。

  第三分阶段 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9月)

  从41月开始,婴儿在视觉与 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以后儿童经常用手触摸、摆弄周围的物体,这样一来,婴儿的活动便不再限于主体本身,而开始涉及对物体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这样就通过动作与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使主体对客体发生了循环联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而行使的动作。例如一个多彩的响铃,响铃摇动发出声响引起婴儿目光寻找或追踪。这样的活动重复数次后,婴儿就会主动地用手去抓或是用脚去踢挂在摇蓝上的响铃。显然可以看出,婴儿已从偶然地无目的摇动玩具过渡到了有目的地反复摇动玩具,智慧动作开始萌芽。但这一阶段目的与手段的分化尚不完全、不明确。

  第四分阶段 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1、12)

  这一时期又称图式之间协调期。婴儿动作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 动作格式(图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做手段使用。如儿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玩具方向,或者要成人揭开盖着玩具的布。这表明儿童在作出这些动作之前已有取得物体(玩具)的意向。随着这类动作的增多,儿童运用各动作格式之间的配合更加灵活,并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遇到的新事物,就象以后能运用概念来了解事物一样,婴儿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来认识事物。表现出对新的环境的适应。儿童的行动开始符合智慧活动的要求。不过这阶段婴儿只会运用同化格式中已有的动作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

  第五分阶段 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月)

  这一时期的婴儿,皮亚杰发现,能以一种试验的方式发现新方法达到目的。当儿童偶 然地发现某一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他将不只是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试图在重复中作出一些改变,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例如婴儿想得到放在床上枕头上的一个玩具,他伸出手去抓却够不着,想求助爸爸妈妈可又不在身边,他继续用手去抓,偶然地他抓住了枕头,拉枕头过程中带动了玩具,于是婴儿通过偶然地抓拉枕头得到了玩具。以后婴儿再看见放在枕头上的玩具,就会熟练地先拉枕头再取玩具。这是智慧动作的一大进步。但儿童不是自己想出这样的办法,他的发现是来源于偶然的动作中。

  第六分阶段 智慧综合时期(18—24月)

  这个时期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之外,还能开始“想出”新方法, 即在头脑中有“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例如把儿童玩的链条放在火柴盒内,如果盒子打开不大,链条能看得见却无法用手拿出,儿童于是便会把盒子翻来覆去看,或用手指伸进缝道去拿,如手指也伸不进去,这时他便会停止动作,眼睛看着盒子,嘴巴一张一合做了好几次这样的动作之后突然他用手拉开盒子口取得了链条。在这个动作中,儿童的一张一合的动作表明儿童在头脑里用内化了的动作模仿火柴盒被拉开的情形,只是他的表象能力还差,必须借助外部的动作来表示。这个拉开火柴盒的动作是儿童“想出来的”。当然儿童此前看过父母类似的动作,而正是这种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标志着儿童智力已从感知运动阶段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推荐:2009年山西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2002-2008年浙江省幼儿、小学、中学教师资格认定
文章搜索
邓艳红老师
在线名师:邓艳红老师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导,博士。长期担任《教育学》、《课程...[详细]
教师资格考试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