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模拟试题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17年中考语文练习:古诗词赏析

来源:考试吧 2016-12-13 9:40:41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7年中考语文练习:古诗词赏析,更多2017中考报名时间、2017中考时间安排、2017中考模拟试题、2017中考辅导资料、2017中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中考网或微信搜索公众号“zhongkao566”获取!

  11.(2016·湖州)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①处。楼儿忒②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柔美的杨柳和红艳的海棠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示例一:“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春雨连绵、杨柳柔展,此情此景让远离乡关的词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__示例二:“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__示例三:“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_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__示例四:“海棠红近绿阑干”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__示例五:“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寒森森的晚风,此句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

  12.(2016·杭州)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月 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 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春天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秋天时节的景象。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做分析。

  《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蒙眬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13.(2016·潍坊)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__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屈的节操的礼赞。

  14.(2016·武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乌江亭①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也有可能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15.(2016·舟山)古诗阅读。

  江上

  [明]孙蕡①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洲: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儿。或:作者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一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叶的美景。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示例: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景色的开朗宽松心境。诗人原本有思乡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底的忧愁,流露出作者在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这种情感,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幽美,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来。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州)每年也可以欣赏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明证。

  16.(2015·陕西)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

  (2)诗中“遥招手”的是谁?为何“遥招手”?

  垂钓儿童(或:小儿),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17.(2015·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写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山卷幔”“石披衣”描写了许多云还没有散去,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的景象。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作者以鹂语燕飞的自然景象来正面衬托“田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并不是“反衬”。

  18.(2015·杭州)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释】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1)从首联登高、望远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重阳节。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等。

  19.(2015·成都)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思”的内容: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

  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20.(2015·黄冈)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闻洮西捷报①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

  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

  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一丈佛: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八尺龙: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露布: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玉关:此处指边塞。⑥甘泉宫:指北宋朝廷。⑦筑上郡: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西戎: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放臣: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天颜: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解析】结合注释及诗句内容,可以理解尾联的大意:我被放逐外郡不能亲见皇帝欣喜的面容,但惊喜地看到草木春意盎然。由此可知选项D中“暗自神伤”的表述是有误的。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21.(2015·丽水)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纳凉

  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①。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释】①胡床:亦称“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中,“追”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诗人(纳凉时)悠闲自在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人生态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中考秘籍
获取2017中考报名时间
获取历年中考满分作文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获取历年考试真题试卷

微信搜索"考试吧初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中考秘籍

上一页  1 2 

  相关推荐:

  各省市2017年中考时间及体育中考时间汇总 | 关注微信获取考试时间

  2017年中考语文经典美文阅读及答案汇总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练习题及答案汇总

  2017年中考英语备考练习题及答案汇总

  考试吧:各地2016年中考满分作文汇总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zhengchaoq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