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8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答疑资料精选汇总
【问题1】《民法总则》修订后,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新规定。
【回复】总结如下:
划分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无民事行为能力 |
标准:年龄、智力、精神健康 |
年龄:≥18; |
年龄:8≤X<18; |
年龄:<8; |
【问题2】关于《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区别。
【回复】区别总结如下:
【问题3】关于聘用制公务员的相关规定,请总结。
【回复】总结如下:
聘任制公务员 | |
聘任条件 |
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
聘任方式 |
机关聘任公务员可以参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进行公开招聘,也可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 |
聘任合同 |
1.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 |
人事管理 |
1.聘任制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协议工资制,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
争议解决 |
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问题4】什么叫“事后不可罚行为”?
【回复】当犯罪完成后,继续保持违法状态,只要其违法状态已依据状态犯的构成要件做出评价,即使其本身似又符合其他构成要件,也不构成犯罪,这叫事后不可罚行为,简称“事后不可罚”。譬如:盗窃人民币一万元,之后挥霍一空,仅需对盗窃行为处罚,对挥霍一空的行为不再进行处罚。
【问题5】怎么区分直接原则和集中审理原则?
【回复】直接原则,又称直接审理原则,要求参加审判的法官必须亲自参加证据审查、亲自聆听法庭辩论。该原则强调审理法官与判决法官的一体化。与之相对的是间接审理,即判决法官将其他法官审理所得结果作为判决基础,亦即审理法官与判决法官存在着分立。
集中审理原则,又称不中断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应当在不更换审判人员的条件下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审理的诉讼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