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复习指导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教学原则与方法

来源:考试吧 2018-08-13 9:36:50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教学原则与方法”,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资料,请微信搜索“万题库教师资格考试”。

  点击查看: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汇总

第六章 教学实施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小学教学组织、实施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基本方法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也应该有所了解。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方法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学原则的含义;2.我国小学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3.《学记》中体现的教学原则;4.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实验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二)我国小学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1)基本涵义

  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②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④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2.直观性原则

  (1)基本涵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其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③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启发性原则

  (1)基本涵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4.巩固性原则

  (1)基本涵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5.循序渐进原则

  (1)基本涵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提出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6.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涵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基本涵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8.量力性原则

  (1)基本涵义

  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③除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学记》常考的教学原则汇总

经典句子

句意阐释

教学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告诉学生道理而不强迫服从,严格要求学生但不压抑个性,启发学生思想但不将结论和盘托出。

启发性原

“君子之教,喻也”

所谓“喻”,就是启发、诱导的意思。教育学生,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

续表


   经典句子

句意阐释

教学原则

“学不躐等”

躐(1ie),超越、逾越。
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而进。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孙,通“逊”,指顺序。
施教者杂乱无章施教而不按顺序进行,打乱了章法,就不可收拾了。

循序渐进原则

“不陵节而施谓之孙”

陵,超越。节,限度。孙,通“逊”,指顺序。不超越(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进行教育,这叫做循序渐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困惑然后才能自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提高的。

教学相长原则

“禁于未发谓之豫”

豫,通“预”,预防。
学生的坏习惯没有养成时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叫做预防。

预防性原则

续表

经典句子

旬意阐释

教学原则

“当其可谓之时”

教师应该抓住最佳教育时机,适时而教。

及时施教原则

“相观而善谓之摩”

摩,切磋,观摩。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也就是切磋琢磨的意思。

学习观摩原则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

主张课内外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1)讲授法的含义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2.谈话法

  (1)谈话法的含义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2)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

  (1)讨论法的含义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2)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第三,做好讨论小结。

  4.演示法

  (1)演示法的含义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一

  演示所使用的工具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的演示;图表、示意图、地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电影、录像的演示。

  (2)演示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人观察与思考。

  第二,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

  第三,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第四,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以使目的明确,现象明显。

  5.参观法

  (1)参观法的含义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参观法可以分为三类: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2)参观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做好参观的准备。

  第二,指导参观的进行。

  第三,总结参观的收获。

  6练习法

  (1)练习法的含义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有: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有: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2)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第二,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第三,严格要求。

  7.自学指导法

  (1)自学指导法的含义

  自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自学指导法的要求

  第一,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第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

  第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自学心得。

  8.实验法

  (1)实验法的含义

  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

  (2)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第二,做好实验的组织和指导。

  第三,做好实验小结。

  9.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1)欣赏教学法

  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一般也包括对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艺术的欣赏等。

  (2)情境教学法

  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10.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活动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力、形成研究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方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具有较大的活动自由,

  由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发现法。

 

扫描/长按二维码可帮助教师考试通关
获取2018教师报名时间
获取2018教师通关技巧
获取2018教师最新资讯
获取历年教师真题试卷

教师万题库下载 | 微信搜"万题库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2018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2018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教师考试用书)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万题库:2011-2018中小学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