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实践
一、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一)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
1、1979~1986年起步阶段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数量不多、规模较小、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和集中分布在四个经济特区,而且外商的投资项目追求短期回报的特征十分明显。(见表9—2)
2、1987~1991年稳步发展阶段
外商投资额有较大幅度增长,投资结构有较大改善,投资的区域和行业也有所扩大。
3、1992~1996年持续快速发展阶段
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投资额大幅度增长,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向中国投资,平均项目规模扩大,而且投资领域不断扩展,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步伐也逐渐加快。利用外资总体格局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即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对外借款,成为中国利用外资最主要的方式。
自1993年以后,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受资国的地位,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东道国和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纳国。
4、1997年以来的调整阶段 1997—2000年,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极为严峻的挑战,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速明显放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2001年以后,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受我国的入世的影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恢复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见表9—3),外商投资鼓励类项目明显增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成为外商新的投资热点,在华跨国公司追加投资剧增。
(二)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
1、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12月底,我国累计批准各类外国投资企业465277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合同金额达到9431.3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达到5014.71亿美元。
2、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在各种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中,合资企业占有绝对优势。但从1992年起,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呈逐渐上升趋势,成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3、外商直接投资来源。 外资来源日趋多元化,已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于港澳台的资金最多。
4、外商直接投资主体结构。在中国建立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中,港澳台中小企业一直占绝大多数,所占比重超过80%以上。但近年来,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大幅增加。投资主体正由港澳台的中小资本转变为国际着名的跨国公司。
5、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1)产业结构在中国,外商投资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投资于第三产业的比重次之,投资于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小。(2)行业结构。
6、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结构。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吸收的外资非常有限。1993年以前,东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占全国的90%以上,1993年以后基本维持在87%左右。
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外商投资直接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
1、弥补了我国生产要素的不足,为进出口的增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补充
2、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生力军
3、对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扩大产生积极作用
通过与外商举办合资合作企业,国内企业借助外商原有的国际销售网络和先进的销售经验与技巧,能使合资企业商品较快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扩大出口规模。
4、对我国整体进出口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二)外国直接投资优化了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1、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和优化
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结构与中国总体出口结构的比较来看,外商投资企业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趋势有很强的一致性。
从外商投资企业有关出口商品在我国出口商品构成中的重要性来分析,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商品在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出口商品类别中份额日趋提高。
2、改善与优化我国进口商品结构
随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规模扩大,占我国总进口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见表9—10),对我国进口商品的构成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提高了中间产品在进口中的地位,使其成为我国进口的主要商品。
(三)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多样化
外商直接投资改变了我国长期以一般贸易为主的格局,极大地带动了加工贸易的发展,使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
(四)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外商投资企业的对外贸易活动还通过间接方式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发展产生积极的外部经济效应。
1、带动国内配套及相关产业产品出口,提高相关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2、帮助拓展国内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规模和销售渠道
3、促进国内企业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4、为国内企业提供营销经验示范效应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