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 > 正文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并纠正在横线上。

  ⑴A、歼灭(qi n)

  B、炽热(ch)

  C、迹象(j)

  D、坚韧(r n)

  ⑵A、淳朴(c n)

  B、军隅(y)

  C、堵塞(s)

  D、摁倒(n)

  ⑶A、豁亮(hu)

  B、当真(d ng)

  C、获得(hu) D、罹难(l)

  ⑷A、坠毁(zhu)

  B、泄气(x)

  C、阡陌(qi n)

  D、罕见(h n)

  2、选词填空

  ⑴此处敌军抵抗较为   (顽强 顽抗 坚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⑵他们把枪一   (砸 摔 扔 丢),向敌人   (扑去 跑去 冲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冒着火苗……

  ⑶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   (搜索 搜查 搜集 检索)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   (猜测 推测 估测),不表示任何看法。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一则消息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其中标题、主体和结尾这三部分必不可少。

  ⑵通讯和新闻一样,都要求写真人真事,用事实说话,通讯和新闻相比,通讯的叙述较为详尽、具体,而新闻的叙述则较为简明。

  ⑶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选取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志愿军战士共有的崇高品质。

  ⑷《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稿。

  4、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即  、  、  、  、  、  。

  5、对"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句是本篇消息的导语B、这一句交代了发电的地点C、22日22时是发报的时间D、时间精确到22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6、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⑵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7、要使文章短小精悍,语言必须高度概括。下列句子表达不够简明,请用简洁的话概括一遍

  所有的全体代表一致举手完全同意通过了李明为团支部书记。

  8、与其他问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

  B、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自豪吗?

  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D、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⑵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⑶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⑷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⑸至发电时止,该路35路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⑹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⑺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⑻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⑼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⑽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⑾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⒀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⒁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⒂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⒃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⒄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9、分别用""和""给文章划分层次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10、新闻的导语部分是对   的高度概括。的导语概括了      的一事实。

  11、先介绍中路军的渡江情况,并且略写,原因有二,一是       ,二是        。

  12、写三路军的进军情况,分别用"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试比较"渡至"、"占领"、"控制"三个词语的区别。

  13、第八句中的"此种情况"是指          。

  14、分析敌人士气抵抗微弱的原因有二,两个原因由   到   排列,写作上前略后详,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15、"南京政府"在这里用了  的手法,"不料"一词深含  的意思。

  16、文中两次提到"至发电时止"的作用是什么?

  17、第⒃句中加点的"歼灭"和"击溃"能否互换,为什么?

  18、文中提到国民党官兵"都很泄气",表现有二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9、第⒁句中的"预定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20、整个新闻洋溢着一种  的感情。

  

   (二)

  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⑵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⑶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   )和(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   )和(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 )和(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   )和(   )!

  ⑷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2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22、给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23、"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指的是什么?

  24、这几段话运用了    、   和   的表达方式。

  25、第三段中的一个排比句起到      的作用,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26、选文中对战士用了"兵"和"战士"两种不同的称呼,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

   新华社(2000年)11月26日电 外经贸部官员26日透露,中国入世法律文件即中国入世议定书及其附件的全部内容很快就会向公众公布。

  在外经贸部26日下午为中国入世举行的招待会上,外经贸部世贸组织司副司长张向晨说,中国与执行协议有关的部门都已获得法律文件的内容。考虑到社会公众的需要,有关部门正在将之翻译成中文,这项工作已基本结束。外经贸部会在保证文件完整性与准确性的最短时间内公布这些文件。

  另据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高燕介绍,外经贸部已经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司、中国WTO通报咨询局和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另外正在组织编写入世知识丛书,并制作专题节目,力争准确全面地向公众介绍WTO的有关知识。

  27、用横线画出本消息的导语部分。

  28、根据导语和主体的内容,给本消息加一个标题。

  29、这则消息除主要内容外,另外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二是 。

  30、这则消息具备了新闻最基本的三个结构,即 、  和  。

   (四)

     风景多谢西风!

  它把一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共同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我曾徘徊池边:那池边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地站着,恰似一个披蓑衣的钓叟。

  我曾小立断桥:天末彩霞,倒影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断桥,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摇摇欲坠。

  我曾慢步登楼:郭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树叶青青,有如春草这争妍;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许有蝶儿成双的飞舞,也许有莺儿歌唱,燕子裁衣。

  31、注音

  澄清(  )   才了(  )

  黯淡(  )

  栖鸦(  )

  32、语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重迭词语的运用,其作用是什么?

  33、划横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34、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举两例说明。

  35、"多谢西风"四个字为什么要独立成段?它起什么作用?

  36、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有近景,有远景,试从第三、五段中举出例子,说明哪些属近景描写,哪些属远景描写?(各举四个例子。)

  37、写景状物,有时会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来摹写,请你从第二段中找出例子,说明哪些景物是从嗅觉、视觉、听觉来摹状的?

  第三部分:写作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丰富着我们的人生,同时我们也都献出自己的爱,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有些,我们正在感受到,老师、父母、长辈,甚至陌生人的爱;有些,我们正在期盼着,无私、真诚、深沉,甚至永恒的爱……

  请以"    的爱"为题,写了篇600字的文章。

  要求:补全题目;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