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 > 正文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鲜为人知(  )

  臆想(  )

  荒mi敚ā 。?

  忧心ch巒gch巒g(  )

  2.常识填空:(8分)

  ⑴《核舟记》选自    编写的 ,   。

  ⑵《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该书由西汉末年   编订。

  ⑶《题破山寺后禅院》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别云间》   。

  ⑷《陈涉世家》    ,选自   ,鲁迅称该书为 。

  ⑸《与朱元思书》    ;《西湖游记二则》    。

  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雁门太守行》    ;《山坡羊·潼关怀古》   。

  3.原文填写:(3分)

  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颈联是 。

  ⑵《别云间》一诗中与《梅岭三章》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两句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

  ⑶《陈涉世家》中体现陈胜少年有志的句子是 。

  ⑷《马说》中写饲马者愚妄的一组排比句是 。

  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雪的名句是 。

  ⑹《天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是 。

  4.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4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音。

  ⑴这是一首写禅寺景观的名篇,它表现了禅院特有的    境界,抒发了寄情    ,希望      的胸怀。

  ⑵"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写出了哪些感受?两句中"悦"和"空"各是什么意思?

  ⑶诗中有一个成语,是    。

  ⑷"曲径通幽处"有的版本作"竹径通幽处",你觉得"曲径"和"竹径"哪个更好?为什么?

  5.说说对下列诗句的理解:(2分)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二部分

   (一)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得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进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有上可以出而仕矣。"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3分)

  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感慨悲歌: )

  ⑵董生举进士。(举

  )

  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慕义强仁: )

  7、翻译下列句子。(3分)

  吾知其必有合也。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吾因子有所感矣。

  8、第一段用 ,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失意之士的形象特点。(1分)

  9、文中两次写到 ,使人深深感到韩愈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内心的焦虑。(1分)

  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和"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这两句各在本篇有什么作用?(2分)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

  B、表达了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12、区别《马说》和该文的主题有何不同。(2分)

   (二)

   动物的忧伤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对人来说,孤独和寂寞是一种可怕的折磨。有许多人都知道鲁滨利、的故事,鲁滨孙在一个孤岛上经受长时间的折磨。有些人曾由于过度寂寞而患精神病。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有社会性。

  至于动物,因为它们处于原始的群居状态,寂寞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非常难过。高级动物还比较容易适应寂寞的环境,有许多动物觉得跟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种安慰。譬如,猴子就喜欢把我们人当成它们的兄弟。这种动物有些古怪,它跟我们人很合得来,即使不跟它们的同类在一起,也能生活得很好。

  有些小鸟喜欢群居。如戴菊鸟和长尾巴山雀被关进笼子以后,它们就会感到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很快就会死去。但是,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喂养,它们就会生活得很快活。

  有很多鱼也喜欢群居。把一条鲱鱼单独放在水族箱里,只几天的时间它就会因为孤独而死亡。这并不是因为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气死的(过去人们就是这样想的),而是由于没有其它鲱鱼的陪伴而死的。

  有些昆虫没有同类陪伴也会死亡。在欧洲,变蛾子的毛虫(它是林业的一大灾害)就是群居生长的。它们一个个紧挨着,排成长长的纵队,从这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它们所到之处,一切绿色的树叶都会被吃得精光。但是,爬在后面的毛虫如果跟不上队伍而迷了路,就一定会死亡。当它知道自己掉队以后,它就感到垂头丧气,从此萎靡不振。它的食欲消失,代谢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长成成虫。但是,如果让它隔着玻璃看见它的毛虫朋友(哪怕只是一个毛虫的模型),它的情绪马上就会好起来,代谢也就会恢复。

  这种社会性昆虫还有蜜蜂、蚂蚁和白蚁。在孤独的环境里,它们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们单独在一起,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如果少于25个,这些习惯于正常群居生活的动物就会感到非常忧伤。

  13.第2、3两段中加点的"可怕"、"残酷"两个词语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2分)

  14.文中写到"猴子跟人很合得来"是为了说明(  )(1分)

  A、猴子比鲁滨孙更能适应孤独和寂寞。

  B.猴子跟鲁滨孙一样都是高等动物。

  C.高级动物还比较容易适应寂寞的环境。

  D.猴子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15."寂寞对于低等动物来说就更难忍受了,我们人是无法和他们在一起的。"这句话应放在4-7段哪一段的前面?为什么?(2分)

  16."掉队的毛虫"不久以后就会死亡的生理原因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

  17."寂寞对于低等动物来说更难忍受"的原因是: 。(1分)

  18.文中运用了    、    、    等说明方法。(3分)

  19.文中提到的哪些现象是说明动物具有社会性的?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1分)

  A、猴子喜欢把我们人当成它们的兄弟。

  D.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喂养,他们就会生活得很快活。

  C.毛虫所到之处,一切绿色的树叶都会被吃得精光。

  D.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

   (三)

   水的性格①水,这生命的血液,滋润着天地万物。从大山峡谷中淌出,大山赋予你轻柔婉约;从地壳岩石中涌出,大地赋予你刚烈韧性。从此,你也具有了人的万般性格。

  ②你从青山翠木之间涔涔渗出,汇咸小溪,犹如跳动激荡的生命,一路欢歌笑语,即使有尖石土埂相阻,你也不畏,迂回曲折,永不回头。一切阻碍算得了什么,你始终相信:小溪必成大流。

  ③你有持久的耐力。"水滴石穿"没有人会怀疑你的力量。即使经过九曲十八弯,也要誓死回归大海。

  ④有时,你是个粗犷豪放的勇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在展现你的壮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是在展现你的豪情;钱塘江之潮"天接云涛连晓雾‘‘那是你浩荡强大的阵势。你的历程,就是一组战斗的诗,用身躯毫不犹豫地把阻挡的巨石劈为碎块,荡涤一切尘埃污泥。"苟有阻碍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你都把它冲刷得千干净净。

  ⑤不过,在你尽情展现你的雄壮美的时候,你又很难抑制你那暴戾的特性。你集四方之流,汇聚成滔滔洪水,淹没村庄农田,肆虐天地万物,人们不得不诅咒你如沧海般的滥流。当最终被人类驾驭时,你才又成了造福万生的英雄。

  ⑥你虽以"柔"著称,但你并不是"柔若无骨"。在严寒时,你凝冻成冰,在暑热时,你升腾成云,虽说是换形存在,但你的本性不变。人生天地间,顺境,逆境,寻常事,风云变幻难预料,能保持自己的本性难能可贵。

  ⑦历经长途跋涉,看沧海桑田,睹世事变迁,你也有沉默不语、落落寡欢的时候。当帝国主义的军舰驰行于自己的身躯之上,你无言垂泣;当秦淮河上荡漾着污秽,你"水波不兴";当太湖已成为一片被污染的水域,你便用"一潭死水"向世俗警告。

  ⑧这就是你,我的水,有时怒涛拍壑,雷霆万钧;有时冷酷无情,神秘莫测;有时沉思激烈,有时长啸低吟。

  ⑨你,是人格的化身。

  20.给加点字注音:(2分)

  荡涤(   )

  暴戾(   )

  污秽(   )

  粗犷(   )

  21.速读全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①-④/⑤-⑧/⑨  B.①-④/⑤-⑨C.①/②-⑧/⑨  D.①/②-⑦/⑧-⑨22.水是人格的化身,下面归类属人格化的一项是(  )(2分)

  ⑴轻柔婉约  ⑵刚烈韧性  ⑶欢歌笑语⑷沉默不语  ⑸落落寡欢  ⑹无言垂泣⑺一潭死水  ⑻怒涛拍岸  ⑼雷霆万钧⑽冷酷无情  ⑾神秘莫测  ⑿长啸低吟⒀沉思激烈  ⒁风云变幻  ⒂迂回曲折A、⑴⑵⑶⑷⑸⑹⑻⑽⑿⒀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⑽⑾⑿C、⑴⑵⑶⑷⑸⑹⑻⑽⑾⑿⒁D.⑴⑵⑶⑷⑸⑹⑼⑽⑿⒂23.将下列填人名句后括号内:(3分)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天接云涛连晓雾。(   )

  A、苏轼  B.李白  C.李清照24.第②、③、④三段分别写出了水的    ;    ;    的性格特征。(3分)

  25、第⑦段运用了   、   、   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四)

   "舍长责短"和"扬长补短"①关于用人之道,古人发过不少议论。说用人要"用其所长、舍其所短",不要"舍长责短""用非所长",便是其中比较明白事理的一种。有的甚至极而言之:"若录长舍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求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点出了对待人才长短一事的重要性。

  ②清代顾嗣协在《杂兴》一诗中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物,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意思,从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一面说,无疑是很对的;但如果从事业的需要和人才的发展变化的一面说,就不那么简单了。

  ③任何人不可能样样都懂,门门能干。在这里,搞什么"舍长责短",求全责备,强人所难,是形而上学,不切实际,甚至违反常识。可是,人们的有些短处,往往是狭窄或片面性的表现,如不适当克服和补足,也会妨碍其长处的充分发挥。这时候,"责短"是"补短"的一个起点;如果对此笼统地加以排斥,多少有点"护短"的味道护短者对于自己的短处不愿认识,不愿努力加以补足,所谓进步、提高,真是从何谈起!④还有的人,每逢接受比较生疏的工作任务时,总是找借口,不愿干,或者干得很勉强,很马虎。殊不知,创业免不了要从生疏开始,人是有能动性的,人是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只要认真努力,钻研、学习、锻炼,"所短"可以变为"所长","难为"可以变成"易为"。老是遇难则退,何时能学得新本领、新专长?⑤归根到底,人的才能之长短,决不是天生的,是社会历史和时代的需要造成的。在新的历史需要出现时,无论就整个社会人才长短的总构成说,还是从单个人的才能长短的已成情况说,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有的长处、专长,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有的短处、弱点,需要补足;还有大量的,是要按照新的需要,培训新的专长。这时候,只要事业需要,即使一时不擅长的工作,也得干,也得学。这看起来似乎有点‘责短"或"苛求",实际上,这是事业前进和人才发展的必由之路。

  ⑥现在,我们正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各方面都更加需要大量的人才。各种人才,也更加有了可以施展的天地和条件。社会对人的新需要,尤其是层出不穷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用人,除了应当继续注意"舍短就长"之外,似乎不能不同时强调一下"扬长补短",服从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训练过去比较短缺、现在特别需要的新特长。

  ⑦-甲-,要不得。-乙-,也要不得。我们的事业需要并造就着各种人才;我们的各种人才应服从事业的需要并积极推动事业前进,这恐怕就是我们研究人才问题应注意的精髓所在吧。

  26.与第①段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1分)

  A、转述古人关于用人之道所发表的各种议论。B.古人主张,用人要"用其所长,舍其所短"。

  C.古人认为,要录用天下的人才,就必须"舍长责短"。

  D.转述古人关于恰当对待人才长短一事的议论。

  27.对第②段中《杂兴》一诗修辞手法及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说明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应苛求。

  B.运用比喻、对偶等手法,说明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应苛求。

  C、运用拟人、对偶等手法,说明人有长短,应该扬长补短。

  D.运用比喻、对偶等手法,说明人有长短,应该扬长补短。28.对第④段中阐述的做生疏的工作给人带来的好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1分)

  A、可以促使人们掌握新知识、新本领。

  B.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C.可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D.可以促使人们参加实践,在干中使难变易。

  29.第③、⑤段中各有一处划线的句子,请指出其中加点词指代的内容。(2分)

  如果对此笼统地加以排斥。

  此:指代 。

  这看起来似乎有点"责短"或"苛求"。

  这:指代 。

  30.新时期,我们的用人原则应是(用文中两个四字短语概括)。(2分)

  31.文章末段横线上甲乙两处应分别选填下面哪一项?(2分)

  A."护短"和"放任"  B."责短"和"苛求"甲处应填(   )

  乙处应填(   )

  32.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的标题提出了如何对待一个人的长处与短处的两种不同态度。

  B.用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古人的用人经验总结予以全盘否定。

  C、在分析前人的用人之道的基础上,提出"责短"是为了"补短"这一新论点。

  D.文章从事业的需要和人才发展变化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33.对文中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说明古人的用人之道。

  B.第③段主要讲运用讲道理的方法阐述了"责短""护短"和"补短"之间的关系。

  C.第④段主要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说明"遇难则退"是学不到新本领、新专长的。

  D.文章主要通过摆事实来说明"护短"和"放任"要不得,应该扬长责短。

  第三部分:(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中有一种很小的鸟,可以跨越大洋,能够连续飞行几万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小鸟的智慧让我们敬佩,小鸟的简单令我们羡慕,小鸟的勇气使我们惊叹。请以"智慧·简单·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提示:考生可以从"智慧·简单·勇气"中任选其中一个为话题写作,也可以任选其中两个话题写作,还可以三个全写。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