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 > 正文
  [考点聚焦]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意义的造句单位,是语音、语意的结合体。学习现代汉语的词语,要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意和作用。

  词语考查题是中考语文的常规考查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不考名词术语,也不单纯考表面知识。中考词语的考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词语的解释与辨误,同义词与反义词的运用,关联词语的选用,熟语(包含成语)的正确使用等。

  词语考查的题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但有时也会与其他题型综合起来考查。诸如同修改病句、仿写句子等题型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这种考查方式将是今后中考命题的一个必然趋势。

  [经典剖析]

  例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敌众,束手无策。

  剽悍:膘肥体壮,短小精悍。

  B. 山米小心地从鹅群中穿过,一边走,一边阿谀地说。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

  C. 青海湖的监,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

  恬雅:安静、又雅。

  D. 我们在一处芳草萋萋的地方看见乱石堆里有一个人,他把头埋在沙子中。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2005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试题)

  解题秘笈①:这是一道词语的解释辨误题。一个词语,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本义,还要了解它的引申义和比喻义,有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揣摩它的语境义。A项中的“剽悍”是描写苍鹰的,不可以理解为“膘肥体壮,短小精悍”,而应该解释为“敏捷而勇猛”,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例2. 以下一组词都表示“思考”的意思,填入下面语句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_________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A. 斟酌B. 推敲 C. 思索 D. 揣摩

  (2005年天津市中考试题)

  解题秘笈②:这是一道典型的同义词辨析的试题。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构词的成分,语意的轻重,词语的适用范围以及词语的感情色彩等方面入手。试题中列举的四个词都是动词,但使用起来有区别:“思考”只是思维、考虑的意思,语意较轻;引起思考的通常是较为浅显的问题。“思索”不仅含有思维、考虑的意思,还有探索、寻求的意思,语意较重;引起思索的通常是难以解决或较为深奥的问题。“斟酌”指具体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推敲”含有犹豫不决,反复琢磨的意思。根据语境,摄影家考虑的是光是否适合摄影,应该选择“斟酌”一词,所以答案为A项。

  例3. 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__________;你高傲时,它呼唤你__________;你莽撞时,它呼唤你__________;你跌倒时,它呼唤你__________.

  (2005年黄冈市中考试题)

  解题秘笈③:这道试题虽然没有提供任何选项,但我们可以从“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推断,这是一道考查反义词运用的试题。恰当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解答这道试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分别填写“昏睡”“高傲”“莽撞”“跌倒”的反义词。因此,我们可以分别填上“清醒”“谦虚(或谦逊)”“谨慎”“站起”。

  例4. 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执著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守株待兔精卫填海);执著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执著是□□□□(坚持不懈直言不讳),是□□□□(艰苦卓绝锲而不舍),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

  (2005年福州市中考试题)

  解题秘笈④:这是一道考查成语选用的试题。正确地使用成语,我们要了解成语的,要辨析成语的字音和字形,要弄懂成语的意义,还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等。这道试题所选的成语,不能脱离“执著”这个中心。按顺序可以分别填上“精卫填海”“卧薪尝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例5.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在一定的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________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________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________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________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 如果从而并非而

  B. 如果从而不仅而且

  C. 虽然但是不仅而且

  D. 虽然但是并非而

  (2004年重庆市中考试题)

  解题秘笈⑤:这道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选用。关联词语一般是成套使用的,所以在判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与否时,一要看是不是成套的关联词语,如果是,一般没有错误;如果不是,就要仔细推敲。二要反复品读句子,揣摩句子的意思,再来判断关联词语。三要看所选用的关联词语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试题内容一般是一段关系复杂的复句,因此,我们在解答前要先理清单句之间的关系。如上面这道题目,我们首先可以确定“条件变化了”前面是假设关系,因而要用“如果”,由此可以排除C项和D项;最后一个句子实际是一个选择关系的句子,应该用“并非”和“而”,因此排除了B项,所以答案为A项。

  例6. 下面几行文字优美生动,你读一读,然后完成(1)~(4)题。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

  生命是隽永的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

  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协,婉转悠扬;

  ________________,汹涌澎湃,浩浩荡荡。

  (1)第一行中,加点字“绚”的读音为:____________.

  (2)第二行中,加点词“隽永”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第三行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

  (4)仿照前三行的句子,把第四行的句子补写完整。

  (2005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解题秘笈⑥:这是一道词语运用的综合试题。题目包含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词语的意思,改错别字和补写句子。试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我们平时积累的能力。答案:(1)“绚”应该读“xuàn”;(2)“隽永”的意思是“(言论、文章)意味深长”;(3)“协”应改为“谐”;(4)示例:①生命是辽阔的大海(或:②生命是奔腾的江河)

  [锦囊妙计]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关键是要辨明词语中每个字的音、形、义;要学会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意思;要学会辨析同义词在不同场合的运用;要学会依据语境准确地辨析多义字;还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其中特别要注意“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的特殊用法。理解的目的是运用,运用的关键是理解。运用词语要遵循各类词语的使用习惯,运用词语要做到简明、连贯、得体,解答词语的使用题目,要做到多向思维、理解词义、联系语境三位一体。

  1. C(“宁可”指权衡两方面利害得失后选取的一面,往往与上文“与其”或下文“也不”“不可”呼应,所以句①选“宁可”;“变幻”意谓不规则地改变,符合语境;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多含贬义,符合语境;不符合句③的语境,故而选C项。) C(A. “不足为训”指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原句误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B. “连篇累牍”有贬义,不符合语境;D. “安土重迁”指在一地住惯了,不肯轻易搬迁,与句意不符。) ①林屋春②深高③敌人朋友④好处恩情 B(拮据:缺少钱,境况窘迫,多指经济方面。) ①删去“不但”;②把“而且”改为“而”;③删去“也”。

  6. A(黑马:比喻在比赛或选举等活动中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7. (1)第①句中的“而且”改为“而”。(2)①“充分”“足够”删掉其中的一个。(3)第③句中的“歇斯底里”“争先恐后”

  8. 示例:①索取②宽容③鼓励④挖苦

  9. 示例:随波逐流反躬自省狼狈为奸

  10. 示例:善/恶美/丑真/伪俗/雅

  11. C

  12. A(“终身”和“终生”都指一生、一辈子,但“终身”多就关系切身的事来说的,后面要跟名词:“终生”主要用于事业方面,前面用动词,后面不能用别的词语:“辨别”指根据事物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分,“辨认”则指根据特点辨别、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品评”包含品味和评点两层含义,对于茶叶的味道用“品尝”就足够了。)

  13. B(本题要根据句子中的逻辑关系来选择。“年通过能力”与“直达重庆”是并列的关系,共同构成“经济的发展”的条件。此题凭“语感”就可选出正确选项B.)

  14. D(受到批评,又认识到错误后,用“旁若无人”,不符合语境,应改“蹒跚地”为“低着头、红着脸”。)

  15. C(A. “年事渐高”用于指老年人;B. “义正词严”感情色彩过于强烈,不合语境;D. “广漠”是广大空旷之意。

  16. A(“望文生义”的意思是只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不求确切了解词句的内容。)

  17. D(“别有用心”是贬义词,指言论或行动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用在本句中显然与原意不符。)

  18. A(本题既有成语也有惯用语。B. “赔了夫人又折兵”指做事弄巧成拙,遭受双重损失;C. “巧夺天工”用于形容人的技巧高超,不能用于形容自然的神力;D. “不情之请”是谦词,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19. C(“老牛拉破车”形容一个人做事拖沓,效率低。)

  20. (1)指“我”和母亲之间不能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2)指“我”和母亲之间发生的冲突。

  21. D(A. 粗茶淡饭:多用来形容生活简朴,应改为“残羹冷炙”;B. 楚楚动人:穿着打扮整洁、漂亮,能打动人心,应改为“感人至深”;C. 充耳不闻: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应改为“若无其事”。)

  22. D(A. 从容不迫:非常镇定,不慌张,含褒义,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假装镇定”;B. 差强人意:勉强能振奋人的意志,能使人满意,应改为“勉为其难”;C. 曾几何时:指刚刚过去不久的一段时间,应改为“不久的将来”。)

  23. D(A. 丰富多彩:形容数量大、种类多,色彩斑斓,或作品内容充实,鲜明生动,一般说生活丰富多彩,此处应改为“五彩缤纷”;B. 风起云涌:用于形容大的形势和运动,此句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C. 俯拾即是:形容数量多,极容易得到,此处应改为“比比皆是”。)

  24. C(A. 悍然不顾:蛮横不顾一切,贬义词,应改为“全然不顾”;B. 欢欣鼓舞:欢喜而快乐,常用于大的场面,应改为“欢天喜地”;D.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应改为“举步维艰”。)

  25. A(B. 浩如烟海:比喻浩繁众多,形容书籍、资料多得无法统计,不能用在形容一部书上;C. 汗牛充栋:指书籍极多,不能用于特指某一套书;D. 后起之秀: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处应改“成为后起之秀”为“后来居上”。)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