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正文

垫江县坪山中学2006年初三语文阅读试题议论文

(一)起 点之 美

①人生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许多。运动场上的起点是明显的,生活中的起点往往较为隐蔽。一个想向文坛进军的青年在深夜灯下铺开了稿纸,用手中的笔郑重地写下了第一行字;一个刚刚到单位报到的大学毕业生,有一回走进办公室,他尽量大大方方地望着大家,大家都好奇而友善地望着他;一个才把趸来的川橘铺排在货位上的个体户,用戴着厚厚的棉手套的双手捂捂冻得发红的耳朵,瓮声嗡气地发出他的头一声吆喝:“大橘子保甜咧”;一位才被任命的局长,不大习惯地坐在来接他开会的轿车里,想同司机说句亲热的话却不知该拣哪一句说;一个已经非常走红的大明星,倚在沙发上读别人新送来的剧本,刚刚开始觉得里头的那个女主角“有点挖头”;一个明天有应考的中学生,把捧着的课本贴在胸前,在忍痛关闭了的电视机前点着下巴背诵单词

②“预备”生命之神在行使裁判员的职责,向人们发出悠长的指令。

③凡凝神谛听他的指令并尽全力准备投入的人,都是美的。

④尽管在终点处会出现绝不平衡的场面。文学青年的稿子也许会被退回;走向生活的大学生也许碰许多的钉子;卖橘子的个体户这一回也许不能大赚;新上任的局长也许不久便被调离;大明星的下一部戏也许会砸锅;中学生第二天考时也许会失常;谁也保不住在那等待着我们的终点上不会落伍、失败甚至被淘汰。

⑤然而,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诱人,起点却弥足珍贵。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新的起跑线,失去了在“预备”声中大大振作起来的力与美。(原文有删节)

1.选文的论点是: 。

2.选文共5段话,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3.在第①段列举了生活中六种人的新起点,其意图是什么?

4.为什么说“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新的起跑线”?

(二)我 寻求 挫 败

①我一直在寻求挫败。

②有人出发去“征山”,我却从来不是,而且刚好相反,我是爬山,是为了被山征服。有人飞舟,是为了“凌驾”水,而我不是,如果我去亲近水,我需要的是涓水归川的感受,是自身的消失,是自我复归位于零的一次冒险。

③记得故事中那个叫“独孤求败”的第一剑侠吗?终其一生,他遇不到一个对手,人间再没有可以挫阻自己的高人,天地间再没有可匹敌可交锋的力量,真要令人忽忽如狂啊!

④生来有一块通灵宝玉的贾宝玉是幸福的,但更大的幸福却发生在他掷玉的刹那。那时,他初遇黛玉,一见面,彼此惊为旧识,仿佛已相契了万年。他在惊愕中竟把那块玉胡乱砸在地上,那种自我的降服和破碎是动人的,是真爱情最醇美的倾注。

⑤文学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陈师道一遇见黄山谷,就烧掉了自己的书稿,虚心去向黄山谷学习。一个人能碰见令自己心折首俯的高人,并能一把火烧尽自己的旧作,应该算是一种极幸福的际遇。

⑥《新约》中的先知约翰,一见耶稣,便屈身降志。他对人们说:“我仅仅以水为你们施洗礼,他却以灵为你们施洗礼,我之于他,只能算是一声开道的吆喝声。”《红拂传》里的虬髯客一见李靖,便知天下大势已定,于是飘然远引。那使无数人为之倾倒的大唐盛世的李靖,我多么想见他一眼啊!清朝末年的孙中山也有如此风仪,使四方豪杰甘于俯首授命。生的悲剧原不在头断血流,而在于没有大英雄可为之赴命,没有大理想供其追求。

⑦我一直在寻求挫败,人生天地间,还有什么比挫败更快乐的事?站在千丘万壑的大峡谷前,感到自己渺小得像蝼蚁一样,还有什么时候能如此心甘情愿地卑微下来,享受大化的赫赫天威?曾记得一个夏夜,卧在沙滩上,看到满天繁星如雨阵如箭镞,一时几乎惊得昏了过去,感到一种投身在伟大之下的绝望,知道人类永远不能去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外的光体。不过,这份绝望使我一想起来就觉兴奋昂扬。试想,宇宙如果像一个窝囊废一样被我们征服了,日子会多么无趣啊!读圣贤书,其理亦然。读一本好书,仿佛看见洞照古今长夜的明灯,听见声彻人世的巨钟,心中自会涌出一份不期然的惊喜,知道我虽愚鲁,天下人间能人正多,这一番心悦诚服,使我几乎要大声宣告说:“多么好!人间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书!我连死的时候都可以安心了!因为有这样优秀的人,有这样美丽的思想!”此外,在印度见到特瑞沙,在非洲见到史怀哲,或是在美术馆看“八大山人”、石涛,在博物院看周鼎宋瓷,都会兴起一份“我永世不能追摹到这种境界”的激动。这种激动,这种虔诚的服输,是多么难忘的大喜悦啊。

⑧如果问我此生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那便是不断遇到更令我心折的人,不断探得更勾魂摄魄的美景,好让我能更彻底的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5.③④段列举的一反一正两个例子,各说明什么道理?

6.第⑦段画线句中,“这份绝望”指什么?为什么“兴奋昂扬”?

7.“寻求挫败”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8.的标题是“我寻求挫败”,但③—⑥段列举了别人的例子,这是否有必要?请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三)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①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便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上一个冬天。最困难的时期,它们就这么轻松地熬过去了。而候鸟,却要成群结队地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过冬。

②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闯荡,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反思一下我们人类这种所谓的“高级动物”,富余的是狗熊式的生存哲学,缺乏的恰恰正是那种万里迁徙、不畏艰难的候鸟精神。

③专门研究“穷人的哲学”的古古(?)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的机会,人生会有的风景。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会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能面临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好的前途。”

④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尽管付出了动荡不安的代价,但他们却因此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有了成功的希望。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就是因为对动荡不安的生活方式怀有深深的恐惧,才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因而便老是在生活的“悬崖”面前惊恐万状,踌躇不前。

⑤候鸟们总在不停的飞行,飞行,所以它们生存得很好,过得很有意义。对人类而言,面对“悬崖”,我们何不有一点候鸟的精神,下决心对自己大喝一声“奋起”?或许生命由此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入一片辽阔的天空。

17.提倡做一只生命的“候鸟”,文中的“候鸟”所具备的精神是:

18.从论据的基本类型来看,第③段属于 论据;从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第④段先从面论证,后从面论证,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19.若要给补充论据,下列名言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法)巴尔扎克

b.你应该寻觅机遇,而不能静候它来敲你的房门。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c.要是遇上有利时机,须好好利用,但不可损害他人的利益。(尼日利亚)哈吉·阿布巴尔·伊芒

d.谁若是有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的香饵。—(法)大仲马

20.讲到了“狗熊式生存”和“候鸟式生存”两种生存方式,在外经商的温州人是属于哪一种生存方式?你本人更欣赏哪一种生存智慧,为什么?

(四) 魅力

魅力,即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人们就喜欢看,爱不释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亲近,就想与之交往。

人的魅力有三个层次。

一是容貌、仪表的魅力。人长得美,打扮得体,别人就爱多看一眼,在街上行走,就有人想靠得近些,或者“回头率”高。漂亮 ▲(不““不完全)等于美,美的内涵要丰富一些。有的人漂亮,还浓装艳服,并不一定美,总觉得差点什么。差什么呢?风度。风度是打扮不出来的。

二是人格、道德的修养。有的人长得不算漂亮,也不一定有权势,也不一定著书立说,但别人爱接近他,向他讨见识,请求他的帮助。他不一定显山露水,也不谄媚也不笼络,但就是有凝聚力。找找原因,就是他的人格,他的道德修养的魅力。人生的第一要义是真诚。这是一切偷奸耍滑、惹是生非、玩弄权术的人所不理解的,也是他们无法企及的。

三是思想的魅力。有人为享受而活着,也有人为思想而活着。当然他活着也得穿衣吃饭。一切实践,一切活动,都是他思维的材料。他在不停地思考,思想有时如电石火花,稍纵即逝,他努力捕捉,惟恐它溜走了。一种思想,如一把利剑,能斩乱麻,能开混沌,甚至能照亮黑夜。能成体系者,就是“家”了。思想家也不是神,也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思想家仍是思想家,他的思想贮存在他的著作里、他的言论里,仍是这个世界的精神财富。思想的魅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魅力。它高于人格、道德修养的魅力,更高于容貌、仪表的魅力,它不仅有吸引力、凝聚力,而且有影响力。平常说,某某有头脑,大抵是说他有思想。做个有思想的人吧!大而言之,时代呼唤思想家!

21.请在第三段的括号里选一个合适的词填在前面的横线上,并说说选填该词的理由。

22.鲁讯先生曾说过:“有缺点的战士仍是战士。”选文中有一句话与之相似,请把它找来。

23.可否将“人的魅力的‘三个层次’”互换位置,为什么?

24.为什么更强调了思想的魅力?

议论文

1.对于人生来说,起点是弥足珍贵的。

2.c。

3.证明人生的起点有许多。

4.因为失败总是难免的,重要的是不能因失败而气馁,而要百折不挠地去寻找新的起点,继续奋进。

5.前例说明没有挫败使人孤独、痛苦,后例说明挫败可以带来惊喜、幸福。

6.第一问:面对宇宙的伟大,我感到人类永远无法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外的光体。第二问:我意识到人类永远不会失去追求和理想。

7.不断遇到更令我心折的人,不断探得更勾魂摄魄的美景,好让我能更彻底的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8.①有必要。广泛举例,可以证明寻求挫败不仅是自己的个人体验,而且具有普遍意义。②无必要。既然写我寻求挫败,就应该只写自己的经历和体验。③有必要,但略嫌多。可以删去一些,以突出我寻求挫败这一重点。

17.万里迁徙、不畏艰难。

18.理论论据;正,反。

19.b。

20.第一问:候鸟式生存。第二问:略。

21.不完全,“漂亮不等于美”太绝对,也不符合生活真实,有违本意;“漂亮不完全等于美”显得客观,与下文协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2.犯错误的思想家仍是思想家。

23.不可以。因为三者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在论述时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不能随意调动。24.①思想的魅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魅力;②它高于人格、道德修养的魅力,更高于容貌、仪表的魅力,它不仅有吸引力、凝聚力,而且有影响力;③时代呼唤思想家。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