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正文

这是由江西陈茀成老师设计的一种自读方式。

“五问自读法”从语文学习的整体功能着眼,按照人们认识事物“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过程,根据文章的特点,看顺序地进行设问、引导,让学生怎样沿着“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写得怎么样怎样学写”的思路进行自我探索,合理地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从根本上把孤立的逐段繁琐的分析变为联系的总体的阅读理解,把短间隔的琐碎的一问一答变为长间隔的系列的读思议辩,把割裂的分块的字词句篇教学变为整体的递进的教书育人,以期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写什么”www.exam8.com

主要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通”,着重点是整体感知,通过“析题目,抓要素”,从整体着眼,紧扣文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抓住诸如时、地、人、事等要素,用简洁的语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怎样写”

则要求把文章“读懂”,着重点是整体分析,通过“摸顺序,探思路”,从整体着眼,抓住节与节、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弄清全篇文章的脉络,探寻成文的整个思路,明确成文的主要线索,综观全篇文章,在掌握分段依据的基础上再去划分段落,并弄清重点部分的小层次,以避免分段时盲目乱猜,分析时孤立理解的现象。

“为什么而写”

这一步要求把文章“读深”,着重点是整体领悟,通过“抓关键,想意图”,从整体着眼,找出文章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进而深入思考这些词、句、段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是为了什么而写的,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悟写作目的,找出贯穿全文的“红线”,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得怎么样”

这一步要求把文章精妙处“读熟”,着重点是整体鉴赏,通过“细对比,品词句”,从整体着眼,看清文章围绕主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及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细心品味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领会为什么要这样写,进而消化吸收。

“怎样学写”www.exam8.com

这一步则要求把文章“读活”,着重点是整体运用,通过“想收获,联实际”,从整体着眼,围绕本年级本单元训练重点,从自身实际出发,以课文(或某一段落)为范例,进行基本功综合训练,从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就这样,五问五步,都是用“整体着眼”的红线串联起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语文与道分家,读与思脱离,讲与练割裂,教与学对立的旧式教法。

当然,要抓好这一根“红线”,在具体教学中最要紧的还必须从导“思”授“法”入手。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把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基本功训练中紧紧抓住思维训练这个核心。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给学生指引“思”的途径,导以“思”的方法。“五问自读法”正是体现了这一点,“问”是为了引“思”,“思”又能够导“读”,而“读”更能促“写”。总的来说,五步设问就是指明读懂一篇文章的学习思路(或者说阅读时进行思维的一种具体模式)。随着每一问和答案逐步出现,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便逐渐引向深入,最后达到完全掌握。而每一问的解答又都把“思”的正确方法作为钥匙交给学生。第一问的“析题目,抓要素”,第二问的“摸顺序,探思路”,第三问的“抓关键,想意图”,第四问的“细对比,品词句”,第五问的“想收获,联实际”,这“十法”便是“五问自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每一问都可不断拓展深化。例如“析题目”,通过对小学全部教材的研究,归纳出“小学课文命题十律”(即:标示叙写对象,概括主要内容,揭示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线索,揭示范围重点,指明发生时地,设置疑问悬念,突出人物话语,显示比喻象征,表明文章体裁),并探索出与之相应的“析题六法”(弄清概念,抓住关键,掌握特点,寻底问根,辨体明旨,探路度篇)。学生逐渐掌握了文章自读法,就是掌握了一种通向高境界的钥匙,手持这把钥匙,将会终生受用无穷,这对很高学生思维素质也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