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正文

  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阅读材料集中起来,比较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叫做比较阅读。它是阅读方法中最佳的方法之一。它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比较阅读题,大部分是针对体裁或题材相同的两则或三则文段而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小题,就内容、中心、结构、写作特点、语句理解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检测应试者的阅读能力。解答这类阅读题的最佳方法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中撷取。

  具体说来,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求同比较,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比较阅读,无论在题材或体裁上,总有其“同”的一面。找准这一点,就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快捷地理清思路。比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塑造了闰土、杨二嫂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闰土木讷、窘迫、迟钝,杨二嫂泼悍、放肆、尖刻、自私。但他们性格产生的原因是相同的,即农村经济的破产。

  二、求异比较,强化认知的准确度。

  即使是题材或体裁相同的文章,也各有其特点。在比较阅读时,抓住这些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可以提高我们答题的准确度。如《麦琪的礼物》中的德拉夫人与《百合花》中的新媳妇进行对比,德拉虽然经济拮据,但精神生活富有,为了给丈夫买圣诞礼物,她卖掉了自己引以为骄傲的美发。在那金钱主宰一切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真挚、纯朴的感情,犹如黑夜里的一点光亮,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美。《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把自己结婚才三天的唯一一条新被子奉献出来,献给了自己并不熟悉的通讯员。新媳妇为摧毁旧制度建立新社会,愿献出一切的牺牲精神是人类最高尚的美。通过这一对比,从而区别开了资产阶级的人情美和无产阶级的人情美。

  三、多角度比较,拓宽认知的广度。

  构成一篇文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在比较阅读中,可根据命题指令从表现手法、技巧运用、细节设置、线索安排、描写角度、写作背景等方面多角度地解答记叙类的比较阅读题。可从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式、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结构的安排等方面来解答议论类的比较阅读题。可从事物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方面来解答说明类的比较阅读题。例如同样是以“桥”为题材。《中国石拱桥》是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所作的科学而生动的说明,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文;《北京立交桥》介绍了北京立交桥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是以叙述为主的通讯;《吴门桥》展现了壮阔而秀丽的江南景色,是以写景为主,以描写为手段的记叙文;《母亲架设的桥》以“桥”为线索,叙述了母亲辛勤劳动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的热爱与怀念之情,是议论兼抒情的记叙文;《巴黎的桥》叙述了巴黎的桥多,描写了巴黎的桥美,并由描写有形的桥引申开去,赞颂了中法人民的友谊这座无形的大桥,是一篇熔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为一炉的散文。

  总之,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有意识地探究异同,找出规律,那么就可以提高我们阅读的成效。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