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5.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所谓纵向联系,可抓住三个方面:

(1)新旧联系。在语法知识教学中,新的语法体系虽然对原《暂拟汉语语法系统》作了删简和增补,改正了旧体系的主要缺点和问题,但能否为学生接受,还有待于实践。旧的语法体系,由于长期沿用的影响,有许多还是有实用教学效果的。例如“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在新的语法体系中已取消使用“地”,但实际上把它们作为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来教学,学生还是容易掌握的,更何况目前的语文课文中,“地”字作为状梧的结构作用还在使用。还有,新的句法不要求用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也不倾向使用加符号法,主张用框式图解法。其实,加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既简便清楚,又易于掌握,在目前语法教学中还是可用的。总之,我们不能因新的改动而全部抛弃旧的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和方法,注意处理好新旧联系。

(2)前后联系。应该看到,句法是在词语的基础上的提高和深化,词法基础未打好,学句法就有一定的困难。同样,句法不学好,对复句和多重复句层次的分析也难以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句法前重点复习了词类划分,并根据新语法体系突出词组功能的要求,补充扩大了词组部分。比如在联合、偏正、动宾、主谓四种基本词组类型的基础上,又增添学习数量、方位、“的”字、介词、能愿趋向等词组类型。根据第四册课本学习复杂单句的需要,又补充学习了连动和兼语词组。另外,在复习单句时,我们注重句子的两个层次,主语、谓语(包括有宾语或补语)是第一层次;定语、状语是第二层次。这样,学生思想上有了句子层次和词组概念,就理解了主体和部分,全部和局部的关系,为以后分析句组(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打下了基础。

(3)深浅联系。教材中句法教学仅安排三篇知识短文,要使学生学好单句分析,这点内容是很不够的,况且文后练习题的要求不高,深度也不够。那么如何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语法知识呢?这就必须增加一些内容,加深一些要求,多做一些练习。我们在复习时,内容上适当扩大了词组类型的范围,增加了综合分析句子成分的练习。在形式上,要求学生用加符号的办法分析句子。

所谓横向比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难点比较。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复习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把难点与学生的认识作一比较,先易后难,逐层推进。比如六种句子成分,各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这种特殊规律又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如能愿词组、趋向词组、连动词组和兼语词组作谓语;双宾语和宾补连用,状语位置的灵活变化以及介词词组充当句子成分的多用性等等,都是比较复杂的内容。在复习时,我们要理清这些难点,然后分散讲解,除了讲清它们的一般规则外,着重讲清它们的特殊规律,并且进行有一定难度的较复杂的句子的训练。

(5)分类比较。语法教学中,分类比较可以使学生既了解各类知识的相同点,又明确各种句子成分的不同点。譬如,构成汉语句子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把句子同词组比较,这是它们的相同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句子的构成不过是扩大了的词组而已。再如,通过定语和状语的位置对比,就可以突出状语位置的灵活性,定语一般在主语和宾语之前,而状语可以在谓语前,也可以在主语前(句首长语),还可以放在宾语后。通过分类比较,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语法分析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又有助于学生消化难点,掌握知识。

(6)“删换比较”。就是采取改换词句或增删词句的办法,比较异同,体察用心,领会文章深意。这种方法通常限于一篇文章内部或复习语法基础知识。如《荷塘月色》中把出水很高的荷叶比做“亭亭的舞女的裙”:删掉“裙”的定语“亭亭的舞女的”六个字,与原句比较。去掉了“裙”的定语后,“裙”便显得枯涩、板滞、平庸,而原名则生动优美。“换”的比较:①把“舞女”改为“美女”,比较后大家认识到“舞女”和“美女”虽然都是美的形象,但“舞女的裙”具有舒展、波动的动态美,而“美女的裙”相形逊色;②把“亭亭的舞女的裙”改为“撑开的伞”,虽然两个比喻都很形象,但“亭亭的舞女的裙”给人以美感,而“撑开的伞”使人感到呆板、枯燥。

总之,“删换比较”应用十分广泛。对于同学们辨析同义词、理解句子成分、复句关系、段落大意、文章中心,以及提高同学们遣词造句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不妨一试。

(7)“列举比较”。即列举某些有共同点的材料,或同一、或同一体裁、或同一结构、或同一描写对象、或同一表达方式进行互相比较的方法。例如孙犁的《荷花淀》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都描写了荷叶荷花,但其遣词造句和所用修辞手法各不相同:写荷叶之多,孙文用“一望无际”、“挤”、“密密层层”,朱文用“弥望”、“田田”。一个朴素、通俗易懂,一个华美、文言味浓。这既与写作时代有关,又与各人的语言风格有关。都用了比喻,孙文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比作“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既有全民皆兵、同仇敌忾的寓意,又渲染了战争气氛,点明了环境,表现了几个年轻妇女当时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对白洋淀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朱文却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给人以姿态、形象、色彩的美感,突出了月下荷塘之美,寄寓了对安谧、美好生活的向往,反衬了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的“颇不平静”的心情。这种比较,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三自”课文复习法

 

“三自”即指学生“自出、自测、自评”。但在“自出”试卷之前,教师最好先确定出题范围,一般以单元为宜,题型的要求以及分值标准等,先找一个框架试卷的样式。“框架”上按题型分有选择题、是非题、填充题、阅读理解题和习作改错题等;按知识点分有:语音、字、词、句、段、篇、文学常识和标点符号等。

“自出”就是学生依单元,按“框架”在课文中或者练习册上找题目,找知识点,同时准备“自出”试卷的答案,这为后面的自评做好准备。“自出”的过程是“逼”着学生系统复习某一单元、某篇文章的知识、寻求科学答案的过程。一般安排四至五六天的时间。

学生出好试卷后,只注上自己的学号,教师将其全部收回,抽签,但要保证不抽自出的试卷,抽签后学生就开始“自测”。

“自测”就是检测自己的复习情况。这个检测的过程就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弥补不足的过程。“自测”结束后,也要求学生只在试卷上注上自己的学号,便于后面的“自评”。

“自评”是指同学评改“自出”的试卷。首先要评出分数,然后依试考上的两个学号开始“评讲”。评的过程是相互的,可以发现他人的不足,也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个过程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双向补差的过程。

“三自”结束后,紧接着的是“一结”,即教师小结。小结包括三方面:一是统记成绩正式公布;二是评选优秀试卷,凡是字迹工整布局好、准确无误的试卷皆可以评为优秀试卷;三是将优秀试卷张贴出来,或成册,对出卷人进行表扬,以资鼓励。

“三自一结”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分散进行。可以在平时做,也可以在大考之前做。“三自一结”学法的长处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出试卷、评讲试卷都能测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即使是基础差的同学也能认真、细心地复习,努力出好试卷。所以“三自一结”法能调动学生夏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改过去教师全心全意牵着学生走,学生盲从被动的局面。

另一方面是能提高复习的效率。“自出”的过程是学生系统复习的过程,因为他要力争出得质量比较高的试卷,同时准备一份试卷答案。而“自测”正是通过练习来检测自己复习的情况,这是一次很好的补差过程。因此,每个学生对每一单元几乎要进行几次复习巩固,这样学生复习得主动,掌握得牢固,记忆得深刻,从而达到提高语文复习效率之目的。

上一页  1 2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