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历史 > 正文

一、国共关系的演变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92年大革命时期)

.合作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    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标志:192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影响: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并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破裂

①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矛盾上升。

②表现:1927.4.1,蒋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年月,许可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1927.7.1,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193年土地革命时期)

.国共的对峙

()表现

①政权的对峙:192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3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8.,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年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前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193.)。

()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193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中共的推进:193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

.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形成:

①193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②193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⑤193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⑥193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⑦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⑧193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合作的标志:193年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再次合作。

4.作用: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双方的决战

.根源:①阶级利益的差别,阶级矛盾的上升。②美国的干涉。

.标志:194年全面内战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五)国共两党的长期对立(194—197年)

.原因: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影响。

.影响: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六)国共关系的缓和(197年以后)

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二、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

.中共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192.)

()对策: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依据: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帝国主义采取了“以华治华”政策,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因此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北洋军阀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作用:国民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93.)

()对策:武装反蒋→抗日反蒋→逼蒋抗日。

()依据:随着法西斯上台与扩张,蒋介石推行屠杀共产党,“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等政策,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渐转化为民族矛盾。

()作用:中共获得了人民拥护并开辟了新道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193.~194.)

()对策:联蒋抗日。

()依据: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层、各阶级都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作用:国共两党基本上能并肩战斗,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三次同内革命战争时期(194.~194.)

()对策:自卫反蒋。

()依据: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以及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中共领导的广大民众与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作用:中共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195.1)

()对策;彻底倒蒋。

()依据:由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和对新中国采取扼杀政策,国民党又垂死挣扎,因此,中共领导的广大民众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作用:中共通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不但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使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

三、关系的认识

.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国共关系的认识

192~194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分则两伤”:国共长期分裂内战,损伤国力,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红色根据地,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抗战结束后,两党内战再起,国民党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可见,国共分裂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但是,我们应看到:国民党是挑起分裂的罪魁。

“合则两利”:民族的独立统一高于一切,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就没有各阶级、各党派的前途和利益,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阻碍着中国统一,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为此,国共再次合作,并肩抗日,正因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都由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合作的阶级基础有异: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