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语文 > 2021中考语文作文 > 正文

优秀中学生作文:我眼中的《兰亭序》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0-11-11 16:18:25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优秀中学生作文:我眼中的《兰亭序》

  “忙不迭前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对于古今第一行书——《兰亭序》的评价。同时也正是它引发了我的疑问:为什么他人模仿,还是王羲之本人再书《兰亭序》,都均逊色于原著呢?

  两个名人的事例帮助我解开了这个疑问——

  著名的音乐家施特劳斯、贝多芬都曾经在一次漫步中,被周围的情景所动,突然得到了灵感,于是写下了轰动乐坛的不朽篇章 《蓝色多瑙河》和《月光奏鸣曲》。

  这就是灵感吗?只有在某一个特定的场合中、情绪下,灵感才会悄然而至,带给你只有那个情况下独一无二的想法和创作的冲动。然而也正是因此,这一切是不可复制的,即使你再怎么刻意地想要去重现也是不可能的。就像王羲之那样,即使再书也不敌原作。那么我想假使再让斯塔劳斯和贝多芬进行二次创作,得到的作品也一定不能与原作相比拟了。

  然而,对我而言“灵感”仍旧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名词,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在灵感的背后一直隐藏着的是什么,而我又为什么一直不能与它相遇?

  想我每一次写作文的时候,脑袋却总是不合时宜地变得一片空白,什么事例也想不出来,只得祈求灵感女神的青睐,眼看着大家都在奋笔疾书,我也只好用了一个“老掉牙”的事例,暂时应付了一次。之后我总会下定决心要在以后的生活中收集各种有价值的事例,可是我却没有一次能够坚持下来。

  现在我才发现,原来灵感与积累就是成功的两个重要支点。然而有时它们更像是一对双胞胎,总是喜欢形影不离地一同出现。当你经过日积月累地积累后,灵感也会与之一同悄然而至。与其说灵感是一种偶然,倒不如说:因为有了足够的积淀后,灵感的降临更是一种必然。世界名著 《复活》也是因此而诞生的——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在听了一个法官朋友讲述的一个情节曲折而感人的案件后,很受感动。与此同时,他还立刻提起笔记下了这个故事。然后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刻意地去观察、积累了许多相似的故事或是一些文献资料。终于在有了足够的积淀后,他的创作灵感如同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便写下了《复活》。

  他的成功,从表面看来,你也许会认为这是灵感在作祟,但是当你透过它散发出的迷雾后,你就会找到它那个一直躲藏着的鲜为人知的背后,那便是积累与付出。而“灵感”只是当你为某一场景所动,然后脑中长期积录下来的各种素材从脑海中奔涌而出的那一瞬间的抽象概括罢了。

  俗话说得好: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平日的积淀正是我们进行创作走向成功的利器。如果我们没有平日扎实的基础和深入的思考,就算有一个很好的素材和机会降临到我们身上,胜利女神不会眷顾我们的。例如:你发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可正当你用画笔将它描绘下来时,却完全丢失了那种情趣;在偶然间你了解了一个新的科学知识,却因平日没有细心观察,而无法将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制作ppt时因为长期以应付老师的心态去做,这次也只好落了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太多,为此而后悔、难过的人也实在太多太多。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灵感的正面仿佛有一个巨大的光环,闪着耀眼的光芒,让人不禁羡慕它的美好,渴望拥有它;然而,当它转身后,背后却满满的都是坚持不懈地积累与发人深省地思考。

  这便是我眼中的《兰亭序》,它不仅是一幅书法著作,更是一位老师,让我从中获得感悟与收获。

  名师点评:作者非常有心,由一句《兰亭序》的评价说开,提到了写作中非常关键的灵感问题。而更值得赞赏的是,易林没有单单停留在对灵感的“可遇不可求”的感叹中,反而谈及到了对于我们日常写作来说更为重要的积累问题。诚然,“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丰富的积累加上用心的观察,再加上由特定情境引发的灵感,如此的厚积而薄发定能让文章变得更为真实而生动。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w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