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模拟试题 > 中考历史 > 正文

2016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2)

来源:考试吧 2016-5-13 11:25:53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6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更多2016中考资讯、2016中考报名、2016中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中考网或微信搜索公众号“zhongkao566”获取!
第 1 页:试题部分
第 3 页:参考答案

  >>>>>2016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选择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严复

  2.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 )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3.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4.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政府提出“实业救国”

  B.日本给北洋政府经济援助

  C.北洋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说法正确的有

  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比较落后

  ②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

  ③从地区之间的发展来看,上海、武汉等沿江海大城市较发达,内地薄弱

  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7.在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知识问答”环节中,题板给选手的提示下图,根据提示你会选择的历史人物是( )

  A.张謇 B.张之洞

  C.詹天佑 D.林则徐

  8. 与“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几个关键词相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 邓世昌 B.詹天佑

  C.李鸿章 D.张謇

  9.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A.《民报》 B.《申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10.“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A.赞成商务立国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 D.提倡实业救国

  11.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

  C.报童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巴黎和会召开了!”

  D.大孙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12.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13.下表显示的是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情况。导致1914—1918年间厂家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厂家数 622 689 941 1275 1644 1973 2321 1965 1795

  A.清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B.列强因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外资企业大量投资

  D.中国民族工业排挤了列强在华企业

  1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曾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 选择了实业。”此处省略的人物应是

  A. 严复   B. 李大钊

  C. 詹天佑   D. 张謇

  15.张謇15岁中秀才,41岁中状元,办厂遭遇困境时,翰林院催他回京任职,他固辞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清状元110人,但状元经商成就大业,并造福社会只有他一人。以下表述与他的事迹不相符合的是

  A.提出“实业救国”口号

  B.其创业经历折射了民族企业的曲折历程

  C.曾投资学校、图书馆等文化教育机构

  D.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用工业大生纱厂

  16.从“大生纱厂”、“实业救国”、“清末状元”这些关键词中,你能联想到

  A、李鸿章 B、张謇 C、张之洞 D、孙中山

  17.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18.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19.“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20.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免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6年中考语文病句常见类型汇总

  2016年中考数学备考之压轴题破解十个方法

  2016年中考数学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6年中考英语:这176个动词中考前必须掌握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