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经验技巧 > 正文

近日,哈市部分即将参加中考的考生打来电话咨询:在最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如何复习,答题应采取哪些技巧?
指导教师:李玉秋(哈市中考命题预备员、省级教学能手、哈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秋实中学教导主任)

今年哈市中考语文最大的变化就是现代文阅读语段不再从课内选择,而是全部来自课外,主要题型是填充题和简答题。根据哈市今年模拟试题来看,课外阅读约占36分,作文占50分。所以考生对课外阅读和作文非常重视。

冲刺阶段课外阅读和作文的复习策略及答题技巧: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仍要注重积累和整理,考生在市模拟考试前后都做过许多的模拟题,大量的做题之后,考生会出现掌握知识混淆的情况,所以要及时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例如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同时要记住不同体裁的范例(可以参看考试说明的例文和例题)。这样就会避免出现答题时知识混淆的现象,做到审清每道题的意思,明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切记答题时不要凭想当然或者阅读的初步印象,阅读一篇课外阅读语段,概括中心是首先应该做的事,然后将问题回归原文,答题时要做到十二个字: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意思是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要脱离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的含义不要脱离段落的中心,理解段落大意不要脱离文章的中心。

阅读时最好运用“三读法”:(1)粗读———整体阅读,快速浏览,了解文章的内容梗概和整体思路,领会文章“写什么”;(2)细读———了解文章各段(各层次)的主要内容,明确“怎样写”;(3)精读———审查题目、定位阅读,筛选信息、对照比较、去粗存真,确定答案。

答题做到三步:第一步筛选。根据语境,通过上下文对材料的限制准确筛选有效信息;第二步分析摘要。根据试题要求认真分析思考,区分主次,权衡轻重,或紧缩摘引,或添加补全;第三步表述。

根据题目要求,对前面所做的分析按照答题“三诀”组织答案。答题的“三诀”是:1、摘取:直接摘取原文词句;2、概括:从原文语句中概括出关键词;3、整理:综合概括有关信息,用自己的话表述答案。这样在表达时就能做到答题时“脑中有中心,眼中有语境,笔下有关键词”。例如去年中考课外阅读《沉重的漂流》的第三题:第8段描绘轻波荡舟图景的目的是什么?这道题比较难答,要联系全文中心和与之有关联的第9段,从中抓住“魄力”、“置之度外”等词语,即可概括整理出答案。

作文在最后复习阶段容易被忽视,大家觉得在作文方面下工夫见效慢,浪费时间。其实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做好作文方面的准备是必要的,考试时做到有备而来。中考作文无论是话题还是给材料作文不设审题障碍,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可以收集整理自己以往的优秀作文和一些常见话题的写作素材,如有意义的事、典型论据等。所以考生在最后复习阶段要注意收集素材,活学活用。

在考场审题时要删繁就简,要想想与平时写作中常见的题目是否有联系,因为写一个熟悉的文章比写一个陌生的题目要容易和稳妥一些。

写作时不必刻意求新,因为作文虽然鼓励创新,但由于考场的特殊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创新往往因缺乏充足的时间和指导而答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立意和写法上做到正确、恰当即可。以稳妥为原则、不要盲目冒险。文章文体要明确,尽管作文要求是文体不限,但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学生学会写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所以常见的就是这两种体裁,记叙文包括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的文章。有的考生往往认为我的文章如果不是记叙文、议论文,那就是散文了。散文往往是作者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独特的感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没有一定的写作功底是很难写好的。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