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经验技巧 > 正文

“四要”“四不要”让孩子自信面对中高考

“老师,您在哪里?我好郁闷。快中考了,可我怎么忽然觉得自己没有把握。爸爸妈妈的不断叮嘱,更让我烦躁,我压力好大,好烦,怕自己考不好,辜负爸爸妈妈的爱。老师,我该怎么办呢……”这是我近日收到的手机短信。发信息的是初三女孩青青。看到信息后,我在电话里和青青讲了近一个小时,一直到她情绪稳定。挂上电话,很想对家有考生的家长们说一句:孩子们很累了,临考前,对孩子在生活上给予照顾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要左嘱咐,右叮咛,唠叨个没完。只要像平常那样,把吃的、用的准备好,让孩子以平静、轻松的心态去参加考试就可以了。家长过分关照会无形中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临近中、高考,孩子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我们做家长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就有可能触动孩子最紧张的神经。
家有考生的家长们,我认为,现阶段你们应该做到“四要”、“四不要”。

要愉快沟通。孩子在家中独处,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题做得顺利心情就好一点,题做得不顺利就容易胡思乱想。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听孩子诉说,一些小事上,不要企图说服孩子,只要耐心倾听表示能理解就可以了。休息和吃饭时多和孩子说说笑话,也可以在晚饭后与孩子一起出去散散步,聊些轻松的话题,消除孩子心里“如临大敌”的错觉。

要营造环境。一个整洁、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孩子在家学习时,电视机的音量一定要放小,考试前一个月除了新闻联播外,电视剧之类的节目尽量少看。因为里面的故事情节在吸引大人的同时也有可能吸引孩子。帮助孩子把教科书、笔记、试卷分类放好,各类物品以科目标示,按顺序摆放,并要求孩子用后放回原处。

要联系老师。孩子白天在学校里学习,有老师引导;晚上回家做作业,则由家长陪伴。因此,家长和老师都缺乏对孩子心理上全面的了解,需要彼此多联系、多沟通、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

要安排好作息时间。孩子从学校集体复习到家里个人复习,从有老师辅导到自行安排学习,环境变了,学习的气氛也发生改变,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作息时间。不能让孩子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这样的做法只会增加孩子的身心压力。家长要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个既充分利用时间,又保证休息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可以养精蓄锐。

不要陪读。有些家长和考生一样,在孩子考试前请假回家,专心照顾孩子。孩子读书,家长在一旁端茶送水,孩子上学,家长护送。其实这些大可不必,只要把该料理的料理好,向孩子交代清楚该注意哪些事情就够了。

不要加压。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好好学习,喜欢在孩子面前说现在距离考试还有多长时间,“儿子(女儿)你一定要上重点!”一些家长在考试前,预先给孩子制定了理想的大学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会成为考生复习的精神动力,也可能成为压在他们心中的大山。又如模拟考试必须得到多少分才有希望之类的话,也会引发孩子的烦躁心理,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家长最好不要说太多,只适当提醒。

不要对比。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有的家长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让孩子很反感。不同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做家长的如果不接受现实,只能让孩子更紧张、更不自信。其实,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家长也应该持一分平常心,只有家长的心态平和了,对考生的负面影响才会降至最低,才能让孩子心平气和地去考试。

不唠叨。家长不要总去问孩子:“作业做完了吗?复习好了吗?”中学生对这些基本问题心里都有数,父母的唠叨对他实际是一种打扰。

“这次考试很关键,要把握机会。”有的家长感觉这是在鼓励孩子,但孩子听到的画外音却是:“这次考试不行,上不了重点。那以后想上好大学可就没有机会了。”这样,孩子不紧张才怪。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