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经验技巧 > 正文

邯郸市第25中学 武锦
经过两个月的总复习,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同学们的理化成绩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在距中考仅有30多天的关键时刻,如何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是同学们及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现将我们的一些经验和同仁及同学们进行交流,供大家参考:

一.按知识板块进行归纳和整理

前一阶段的复习是使书本“由薄变厚”的过程,本阶段就要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提炼,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也是把书本“由厚变薄”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要清楚所学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了解所学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来龙去脉,深化对理化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下面介绍几种总结的方法。

1.列表法

用表格的方式将知识归纳、总结。以电学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为例,列表

2.横向对照、比较法

将实质不同,但易混淆的物理量放到一起,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使我们同时对两个概念都有了明确的认识。

⑴相互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⑵惯性和力

⑶压力和重力

采用对照的方法学习概念规律的例子

⑴功率和速度

⑵比热和密度

⑶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

3.结构法

用流程图的形式把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表示出来。如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二.按题型进行归纳和梳理

1.通过系列题的训练,检查知识点的疏漏

例如:一把“220V,40W”的电烙铁。

求:

⑴它的电阻多大?(设电阻不受温度影响)

⑵接在照明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多大?

⑶1度电可供它正常使用几小时?

⑷工作10分钟,电烙铁产生多少热量?

⑸接到电压是110V电源上,它的功率多大?

⑹如果接到某电压下,通过它的电流是0.1安培,它的功率多大?

⑺若电烙铁的电热丝断了,剪去一段后仍接到原来的电源上,它的功率怎样变化?

⑻将这把电烙铁与一把“220V,100W”的电烙铁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压下,哪把电烙铁的功率大些?并联呢?

2.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某人用定滑轮把重为100N的货物匀速提高10m,人拉绳用的力是125N,求:人提货物时做了多少额外功?这个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1)一变:某人用定滑轮把重100N的货物匀速提高10m,如果这个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80%,试求此过程中:人拉绳用的力是多大?人提货物时做了多少额外功?

(2)二变:某人用定滑轮把一货物匀速提高10m,人所用的力是100N,如果这个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80%,试求:提起的货物重是多少?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3.通过发散性思维题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小文具盒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可以用来做很多实验。请你用文具盒里的文具设计一个物理小实验,要求写出实验的做法和应用的物理知识。

三.保持原有的模拟题量进行练习

搞好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是本阶段复习的关键环节。训练时,应严格筛选题目、控制数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注意“定时”测试,这样才能把临考状态下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便于及时改正。在练习正确、迅速解答的同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题中没有给的物理量要有设定,字母表达的物理量要符合“习惯”,题中用到的公式、定理、定律要说明根据;题解过程要分行写出,方程单列一行,要写原式,不能写连等式、变形式或综合式。

对于模拟测试,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要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而且还要练出答题技巧,提高调控心态的能力。

现提供几种答题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1.按照顺序,先易后难答题法。

按照题号的顺序审题,会一道做一道,一时不会的题目,先跳过去,继续往下答,直到把题目过一遍。然后,按照这个方法,把第一遍没做出的题再过一遍。会的全做完后,则集中精力去突破最后的难题,一旦没有时间,也已经把会做的题全做完了。这种答卷法最适于考试时容易紧张的学生,因为它可以迅速缓解紧张心情,进入答题状态,使答卷效率得到提高。这种答卷方法是比较稳妥的方法。

2.全面看题,先易后难答卷法。

对学习成绩好,心理素质较强的学生较为适用。因为看完题后,知道大部分题目或者全部题目都会做,信心就更足,于是可以冷静、有计划地把题目全部做完。那些学习成绩不错,但容易紧张,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学生,最好不采用这种方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是不适用的。

如果出现怯场该怎么办?首先在有怯场预感时,可立刻去做比较容易的题目。其次,遇到难题做不出来,可暗示自己,“我做不出来,别人大概也做不出来。”最后,每考完一科,不对答案,以免影响下一科的考试情绪。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要把考试时必要的紧张也看成是怯场。考试时有点紧张,对调动人体的潜力,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的效率是有一定好处的。“急中生智”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在模拟测试中重视了上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那么中考也就成了最后一次模拟测试。

四.注重渗透理化知识的结合点

常见结合点有: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溶解与结晶,从而引起的液体的导电性能变化、液体密度的变化、物体浮力的变化;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引起气泡压强变化;天平的使用与化学反应联系的问题;环境污染中与化学物理相关的知识(如烟花爆竹、热机、冰箱等)。

教师应首先筛选出相应的理化综合训练题和重点类型习题,对同学们进行专题训练,在讲练过程中,从化学反应的细微变化入手,看引起的物理量的变化,进而分析、推导出相应结果。

五.注意回归课本

考前一个星期,要勤翻课本,通读加精读,逐个扫描,把缺漏的知识、不扎实的概念设计成专项训练题,同学们通过做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同时把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课后小实验、课本注解也习题化、问题化,确保不留知识盲点。建议关注以下几方面:

1.关注物理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同时也渗透了“等效代替法”。

2.关注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过程。

3.关注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和解释(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在以往的考试中,一些涉及到应用概念、规律解答的填空题、简答题得满分的同学少,就是因为语言不准确、不到位,对关键的字、词抓得不牢。所以同学们在阅读课本时,应分析课本是如何应用物理知识和规律解释实际问题的,以便提高自身用物理语言准确叙述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六.注意作息时间调整,注意用脑卫生

目前我们的学习任务较重,中午一定要午休以确保下午和晚上的学习效率。6月10日以后要进行调整,午休时间和晚上的学习时间要逐渐缩短,调整到晚10点左右休息。以更好地适应中考考试时间的安排。总之,经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的智力、体力、情绪的高峰期一定会在中考期间到来。

让我们以百倍的信心去迎接中考!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