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经验技巧 > 正文

嘉宾: 徐桂富,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中学初三化学备课组组长,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一、试题展望
  下面结合05、06年试题的特点对07年试题略作分析与展望:

1.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题注重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如:05年卷:第二题印度洋海啸——水的净化;第三题苏丹红一号——化学式的意义;06年卷:第二题绿杨城郭是扬州——微粒的运动;第16题齐二药厂“亮菌甲素”——物质组成等;

预计07年试题会在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实验特征、探究特征的同时,突出应用,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际中提出。

2.强化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在07年试题中与科学探究直接有关的试题将明显增加,而且拉分题就在其中。如考查基本的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把握规律的能力;考查对物质微粒性的理解,要求能分析示意图、总结规律、提取信息;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探究方法的掌握情况;考查科学探究过程中大胆猜想、数据分析、对比研究能力;考查对实际生产问题的评价、完善、推算等能力。

3.突出化学学科特点,重视实验能力考查。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直接与实验技能相关的试题分值将有所增加。命题时力求考出真实的实验操作能力,避免简单的知识再现式的提问。例如:将过滤操作与生活中的物质融合在一起(如06年25题中分离二氧化锰与氯化钾);将实验仪器的装配、实验效果的预见等技能不显痕迹地融合在一起(如05年16题水预加热——植物油提取实验信息迁移、06年25题制氧气等)。

4.注重阅读、表达能力的考查,试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阅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基本素质,试卷对这一能力的考查非常重视。试卷的第二部分,每道题目均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题中还可能包含一定分值的简答式的填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许多填空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注重的是试题的开放性。

5.注重导向功能。在新老教材更替的过程中,试卷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准确、严格的把握,为考生的复习指明了方向。比如:在分析说明题中,剔除了以往多年惯用的气体流程推断、酸碱盐反应关系的推断;在综合探究题中,剔除了复杂的多步计算;等等。在整个试卷的命题中,充分体现了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启蒙引导、注重探究、鼓励创新的教育思想。

6.沿用2006年试卷格式,客观题(40分)和主观题(60分)分卷。在大题目的分值上可能要作些调整,使综合能力题型分值增大,更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二、复习策略

(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中考化学复习要以教材为主,教材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新《课程标准》、《中考指要》是命题的依据。在经历了第一阶段分章复习后,考生应能对照《中考指要》中的“标准解读”全面梳理基础知识,清理常规考点,做到把知识点掌握得“如数家珍”,应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顺理成章”。为提高复习的条理性,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复习:

1.归纳整理,提炼深化。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要理清概念、吃透原理,分门别类,形成系统。一些概念和原理容易混淆,如原子和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建议考生采用对比复习,尤其要对重要性、关键性词语整体把握,弄清楚使用范围和条件。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要进行梳理,变零为整,织成网络,反复运用。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水、含钙化合物、酸碱盐等,这部分知识是初中阶段的考查重点,一定要熟练到位。对于常见实验仪器、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混合物的分离及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等基础实验内容要做到熟练掌握。关于化学计算,尽管难度有所降低,但形式可能变化,复习时把握计算实质和常见题型,总结规律和技巧(如守恒法、平均法、极限思维法等)。

2.强化记忆,理解贯通。对于有些知识必须加强记忆,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物质的颜色(铁、铜及化合物)、溶解性(尤其是熟石灰的微溶性)、物质的性质反应的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等。而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能死记,必须理解透彻,只有理解才会融会贯通,才能在考试中顺利解决问题。

(二)跳出题海,提高解题技巧

做题是复习的主要手段,而《中考指要》有其独特的信息作用,因此必须条条过关。当然做题时不能盲目,要有针对性,要分层次。

第一层,做基础题。复习某些知识点后,需熟悉它,记忆它,理解它,应用它。这时可做一些简单的、专一的题目,数量不必过多。如实验基本操作等,可分类解题。

第二层,做稍难一点的题目。这是做题的重点,因为这类题是中考的重点,它往往包含几个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题型也比较复杂。做这类题要注意思考和总结,有意识地把题目归类,并从中寻找规律。不要为解题而解题,要善于通过发散思维寻求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力争做到举一反三。如《中考指要》第48页的例5就是一种典型例子。

第三层,做难题,即综合性强的题,这是获得高分的关键,也是近期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各种解题思维方式混杂在一起,要将分析与综合两种思维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发挥知识的整体机能,以形成自己对付这类题的方法。如《中考指要》第46页29题、第70页28题等。做题时要注意努力使知识连贯,寻找解题规律,培养自己的“题感”。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审题能力,加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获得高分的保障。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错题的订正是不可或缺的,一些学有所成的学生,成功的秘诀就是五门功课都有的法宝——“错题集”。即通过分析自己的不足,根据自己的不足,善于查缺补漏,利用以前的联系本、试卷,把不懂之处、易错处、常错处、常考处一一总结归纳,对自己的情况要心中有数,便于利用有限的时间弥补不足,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专项训练。通过不断的纠正、反复强化,甚至把错题复印后再次解答,使得易错题不再做错,送分题一定拿全分。

(三)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科学,由于实验探究题比较符合化学学科特点,所以这类题型在近几年来的中考中是比较热门的题型,它着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会涉及到全书各部分内容,但常见的内容有:空气的成分、反应的催化剂、水的组成、合金的成分、微粒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离子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锈措施、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酸碱盐之间的关系等。书后习题、“拓展视野”内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新物质等也是探究题的素材。如金属铝性质、酶的催化活性、石灰或烧碱变质程度探究等等。

科学探究虽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形成结论、科学评价、拓展应用八个要素,但在命题上一般选取几部分要素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考查:

1.考查提出猜想的能力。

2.考查利用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实验的能力。

3.考查实验分析与评价能力,主要从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结论、实验误差以及环境、能源等角度对实验分析和评价,创新改进实验方案,完善实验结论方面进行考查。

在解答实验探究题时要力求规范,如控制变量要注意是因变量还是自变量、比较方案优点时也要指出其他方案的缺点等,做到一动笔就拿分。

(四)把握热点,关注社会,知识迁移,灵活应用

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常识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这类题目既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也考查了学生关注社会、自然的情感和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当前中考的热点。如06年扬州题中“齐二药厂亮菌甲素事件”、乙醇汽油、06年诺贝尔奖——“交换舞伴”的反应等等。所以考生必须密切关注身边的新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做到应对自如,得心应手。如分析火箭燃料“N5”的优点与缺陷时,可联想氢气作为高能燃料的优缺点作正向迁移。

(五)处理好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情感因素。在复习做题中,要克服畏惧心理,充满必胜信心。有意识地把每一次练习、尤其是每一次模拟考试当成中考对待。其次是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化学试题中的一些答题标准指向明确,尤其是化学名词,答错就扣分。而诸如物质名称写成化学符号、方程式的条件箭头漏标、计算题格式不规范、鉴别题条理颠倒等等,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需要克服的不良习惯。

总之,在复习迎考中考生只要保持“三心”——耐心、恒心和信心,遵守“四性”——计划性、条理性、针对性、自觉性,就一定能够考出最佳的成绩。


名师在线辅导:

sweet_august:在一些题目中总是将化学反应与结构图结合在一起,有的时候题目看上去让人觉得联想不到是什么物质在反应。对于这样的题目该怎样做?

徐桂富:联想课本上出现过的电解水过程示意图就可以进行回答,可以从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等方面去进行回答。

哈将:每次多选题都会做错,有什么好办法?

徐桂富:用江苏十三个大市中考试卷的选择题进行限时训练,比如说,在二十分钟内做好,然后立即对照答案,这样就有一定的效果了。

快乐的雪儿:我的酸碱盐学得不错,但是现在的练习,我只能考七十大几,细看试卷,我对于选择的图像题还分不清,一些没有学过的实验题还弄不懂,希望老师能告诉我其中的方法。

徐桂富:图像题我们要看三点,也就是起点、终点和拐点,注意变化趋势。没有学过的实验题主要是实验探究题,要仔细审题,从题目中找出答案的蛛丝马迹,然后联想课本上的一些相关的实验。

azzaazza:请问07年的化学怎么考,难度怎么样?

徐桂富:难度比例可能维持以往标准:720.50.5,即基础题为70%,中等题为20%,稍难题5%,难题(拉分题)5%。

王品伟:从这次的适应性考试来看,根据现在的新课程标准,我们已经没办法去把握复习的方向。

徐桂富:还是要按照《中考指要》的标准解读去复习,不要迷失了方向。试卷有时可能因为出题者的意图而有所超纲。

晨:为什么我上课觉得都懂了,可一做作业就又不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徐桂富:可能是题目做得太少的缘故,题型还不熟悉,要多做题。

问题:请问4种基本反应中必然出现化合价变化的是哪几个?能否举例说明?

徐桂富:复分解反应中肯定没有化合价变化,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而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要看情况而定:一般有单质参加或生成则肯定有化合价的变化。

小鹏:怎样解好材料题?今年化学会出新题型吗?

徐桂富:材料题就是实验探究题,一般情况要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再进行现有知识的迁移、对比等。今年估计在计算题上可能有新的题型出现。

美丽的小鱼:怎样判断一种物质溶不溶于稀硝酸?要死记吗?

徐桂富:要的,记住两个沉淀即硫酸钡和氯化银。

枫叶飘飞:老师,例如这类题目应该如何思考:A与B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与D都是单质,再给你一张各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图,像这类题目我通常要花很多时间,我该怎么办?

徐桂富:第一,要记住特殊现象和特征反应,第二,要有一定的猜测思想。像这类题目,目前试题中出现得还比较少,到高中化学会大量出现。

小鹏:怎么样做好推断题?

徐桂富:要找到题目的“题眼”,即特征反应、特殊颜色,这是解题的切入口。

溪溪:怎样才能准确找到反应后的溶液质量?

徐桂富: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前所有物质的质量—沉淀—气体。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