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经验技巧 > 正文

中考综合复习阶段提高成绩策略(理化英) 
  今年是初中新课改以后的首次中考,目前距离中考仅有近80天时间,考生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成绩,近日,将对哈市名师进行采访,指导考生冲刺阶段复习。
  物理:多动笔训练文字表达的内容

指导名师:哈市中考命题员、第165中学高级教师徐兆宝

重视书本。通读书本中的每一部分内容,找出自己还不清晰的内容,尤其是实验设计的道理、注意事项、存在的问题。重视各种物理知识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总结错误,注重反思。在平时练习时,要及时总结自己出现的任何小的错误,静心思考出现错误的原因,在做题时不要盲目追求数量的多少。这条是决定考生综合复习阶段成绩是否提高的重要做法。

注意多动笔训练文字表达的内容。许多考生在文字表达方面是弱项,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想的多,动笔少。或动笔之后缺少反思,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表达,常常采用记忆答案的方法学习文字表达方面的内容。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在中考中的试题与平时的练习不同时,将缺少分析能力,出现大量扣分的情况。

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总结反思是提高成绩的前提,而良好的复习习惯是提高成绩的保障。每周出现的问题至少在一周内复习两次,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综合复习阶段,由于复习速度的加快,知识量的增加,出现记忆的相互干扰是非常正常的情况,这时候不要着急,而要静下心思考如何复习已经出现的问题,会让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化学:提高酸碱盐部分成绩有高招

指导名师:哈市中考命题员、哈市首批化学学科带头人、哈十七中学副校长刘艳伟

酸碱盐这一部分知识内容多,做题时需要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许多考生对这部分知识感到困难是正常的。建议考生在复习酸碱盐这部分知识时要抓规律、抓特性、抓颜色。可采取如下做法:

用对比法记酸碱的通性:酸有5点通性,碱有4点通性。为了方便记忆,可以将酸的通性写在左手上,大拇指上写指示剂,食指上写前9种金属,中指上写碱性氧化物,无名指上写碱,小拇指上写某些盐;右手大拇指上写指示剂,中指上写酸性氧化物,无名指上写酸,小拇指上写某些盐溶液。

掌握盐的性质,记牢常用的盐的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中银不溶,硫酸盐中钡不溶;碳酸盐中只有钾钠铵溶于水,其余均不溶于水中间。

掌握主要的反应类型。在酸碱盐反应类型中最多的是两种:一是复分解反应,特征是AB+CD=AD+CB,反应的序号不能改变。酸碱盐三类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是有条件的,生成物中要有气体、沉淀或者水,至少具备其中之一,否则不能发生反应。另一种是置换反应,特征是A+BC=B+AC,金属+酸→盐+氢气,反应规律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硝酸除外;金属+盐→新的金属+盐,规律是:排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理解一些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如酸性溶液与酸、碱性溶液与碱、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

记住一些物质的颜色。如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铜是蓝色的、氧化铁是红色的、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多种检测方法。

英语:完形填空答题技巧

指导名师:哈市中考命题员、第69中学一级教师丛林

完形填空是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其特点是:难度大,分值高,选项迷惑性强,既考查语言知识,又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想答好此题,应意识到,语言的学习在于运用,死记句法和词法无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从近两年的中考试卷中不难发现,完形填空中挖掉的词中多是实词,如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的语法、词语的搭配、词义辨析、动词时态、基本句型结构及习惯用法等知识,结合文章大意,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命题的重心已经从过去的单纯考查语法,词汇和句型结构逐渐偏向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上下文的衔接以及逻辑推理等内容的考查上。

完形填空通常篇幅较短,字数在300字左右,设空10个,文章首尾两句一般不设空,体裁以记叙文为主,其次为议论文。文章的题材大多为人生哲理故事、情感生活等。该题型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首先要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脉络,确定全文的时态,确定语境,了解文章背景,这样才能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与选项。如果不先通读一遍就开始填空,可能会导致对文章信息缺乏了解。现在很多选项都设计得很巧妙,从语法角度看都能通过,但在上下文理解上就有很大差别。考生还应注意快速浏览不是逐词阅读,不能在这个环节花费太多时间。

然后细读全文,根据上下文选择答案。可根据上下文推理;还可以运用所了解的常识,对那些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地理、历史等知识进行推理。另外,所给三个选项中,除最佳答案之外,其他答案的错误往往在于语法结构上,或在内容、逻辑上存在明显的答案。对于一时难以理解的题目,不能轻易放弃,要根据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情节发展或自己日积月累中形成的语感进行判断。

最后复读全文,检验证明。在做完一篇以后,一定要重读一遍,把所选的选项放入原文,看看语言是否流畅,语法结构是否准确,语感是否正常。而且,对于那些不太确定的选项可以在此时仔细推敲一下,力求最大限度地得分。考生还应注意,此时的检查最好是对个别选项的思考与修改。考生可以记住以下口决:重视首句,合理联想;着眼整体,瞻前顾后;运用推理,分析判断;注意语法规则,牢记搭配关系;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章来源: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