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复习指导 >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 考研考点预测 > 正文

2012考研《政治》热点问题解读:建党90周年

来源:文都教育 2011-5-4 14:11:55 要考试,上考试吧! 考研万题库
2012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热点问题解读之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学术背景】

  涉及党的建设,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问题多次以主客观形式考查到。在出题可能依然以史纲材料为背景考查对中国共 产 党建立、成长过程中的历史事实以及党的作用意义以及党的建设等的考查。围绕党建问题的话,主要集中在毛中特的第十五章和史纲中的涉及党的组织、作风和思想建设等方面。

  例如:中国共 产 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 共共 产 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3.中国共 产 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基础组织者和鼓舞者。

  4.中国共 产 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5.中国共 产 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以下材料来自新华网《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 共90年的两次革命三件大事》

  三个历史

  中国共 产 党成立以来90年的历史,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根据《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的界定,概括起来可以说,这是一部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如果按基本线索展开,则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个历史”,即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这“三个历史”,就是三条基本线索,始终贯穿于中国共 产 党90年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共 产 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奋斗史,即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样一部奋斗史,是由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决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使得中国人民20世纪的两个重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两大任务各有不同,但又互相联结。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继续,是逻辑发展之必然。

  中国共 产 党的历史同时是一部探索史,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90年来,中国共 产 党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深入研究中国国情,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纲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规律,试图走出一条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此期间,成就令人鼓舞,但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制定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因为不断在奋斗中探索、在探索中奋斗,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才有了正确方向,中国共 产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艰辛努力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共 产 党的历史还是一部自身建设史,即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中国共 产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的历史变迁证明,只有中国共 产 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同时改善党的领导。所以,中国共 产 党历来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党的建设都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法宝。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将党的建设豪迈地称之为“伟大工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 产 党进一步形成了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全面推进,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整体部署。这也是一个工程,而且是极其豪迈壮阔的“新的伟大工程”。

  在新时期党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 产 党逐步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明确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中国共 产 党逐步形成了自身建设的基本格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两次革命

  中国共 产 党90年历史最辉煌之处,镌刻着“革命”两个大字。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其时,中国共 产 党还没有诞生,所以这场革命不在中国共 产 党的历史之列。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革命却是中国共 产 党的前史。因为这场革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同时留下或提出了事关中国命运的一系列难题。这些难题交给了中国共 产 党。所以,在此之后,就有了由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两次伟大革命。

  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亦即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次革命实际上包含两个革命,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同时还是紧密联系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由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不同之处在于解决的主要矛盾及其内容和任务不同,联系之处在于两者是中国历史发展链条中的两个阶段、两个过程,它们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前后相继的。所以,我们党总体上也将它们称为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

  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亦即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次革命在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两次革命,对象不同,形式不同,就其性质和任务来说也有很大不同。但它们的基础和原因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特点的矛盾运动,都是为了打破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包括实现人的不同程度的解放,推动社会以更快速度实现更大程度的历史性变革和进步。

  两次革命都工程浩大、气势如虹,同时也异常艰难、错综复杂。第一次革命,动荡之激烈,牺牲之巨大,变革之广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第二次革命是在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是要实现政权的更迭,也不是要否定过去革命和建设的成就,而是始终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但就其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它并不亚于一场爆发式的革命。两次革命,都引起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观念等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因此,它们是中国共 产 党90年历史中两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历史发展进程中继辛亥革命之后的第二、第三个里程碑。

  相关推荐:

  2012年考研政治复习焦点关注:辛亥革命

  2012考研《政治》热点问题解读:道德建设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