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教师面试 > 正文

2020下半年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吧 2021-5-5 23:03:35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了“2020下半年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等信息,请访问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2020年下半年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1、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1.题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2.内容:

  3.基本要求:试讲时间十分钟内,要有师生间的互动,要有实验演示过程,要有适当板书。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并引出科学家因为提取的DNA的纯度不高,表示对实验结果的怀疑。那么赫尔希和蔡斯究竟是如何做的呢?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展开

  1.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的前提条件

  提问学生: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侵染过程分别是什么?

  (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侵染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2.介绍实验的过程

  利用挂图呈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讲解其中的关键步骤,辅助学生理解。

  (1)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和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提问学生:为什么不直接标记噬菌体?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噬菌体的繁殖依靠大肠杆菌,后代中的原料都来自于寄主大肠杆菌所以要想标记噬菌体我们必须要标记大肠杆菌,不能直接标记噬菌体。)

  (2)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现: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提问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因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时候,将遗传物质DNA注射到大肠杆菌内,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外,在离心后DNA随着细菌沉在下方,蛋白质外壳因为质量轻而在上清液中。)

  (3)进一步观察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提问学生:想一想,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三)提问巩固,小结作业

  1.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选用了结构十分简单的生物——细菌或病毒,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优点?

  2.作业:结合两个实验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板书设计】

  略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题目:高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引导学生掌握反射活动的产生条件;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直观导入

  教师呈现视频:学生打球等体育运动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打球、游泳、骑自行车不论从事什么运动, 全身各个器官都能够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这是为什么?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知

  环节一、反射与反射弧

  教师提出:人体复杂的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又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后举手回答,教师给予及时评价,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反射的概念,并对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讲解。接着提问: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教师课件出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弓I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辨识并描述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由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评价,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反射弧的结构,并对常见反射弧模型的图例进行适当讲解。

  环节二华反射的过程

  教师在继续提问:什么是兴奋?反射是如何实现的?反射弧中某一结构被:切断或丧失功能后,反射活动还能顺利进行吗?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思考与讨论”进行小组学来过程中教师点拨:手指被针扎了以后,是先缩手再感觉到疼,还是先感觉到疼再缩手?学生讨论完毕后举手回答,教师评价并进行适当讲解,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反射活动的过程及实现条件,并对不同构成部分损伤引对反射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三、巩固练习

  教师分别播放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合拢的视频片段,学生观看同时思考:这属于反射吗?举手回答,教师进行评价和适当的讲解。

  四、课堂小结恧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题册上本课时的内容。

  2.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反射活动,并思考不同的反射活动有何区别与联系?

  板书设计:略

  3、异源多倍体

  1.题目:高中《异源多倍体》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设计合作探究的过程;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口直观导入

  课堂之初,教师出示两组不同品种的小麦植株的图片,提问学生从外在性状,上而言,同学们觉得哪-一个品种的小麦产量更高呢?、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异源多倍体育种。

  二、讲授新知

  教师大屏幕呈现通过杂交获得八倍体小麦的模拟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思考,培育成八倍体小麦的过程是什么?学生在交流的同时老师进行巡视指导,结束后随机请同学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鼓励后师生共同得出: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AABBDD),其配子中有三个染色体组(ABD),共21个染色体;二倍体黑麦(RR),配子中有一个染色体组(R),7个染色体。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子代含四个染色体组(ABDR),由于是异源的,联会紊乱,是高度不育的。若子代染色体加倍为异源八倍体(AABBDDRR),就能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具有可育性了。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八倍体小麦的培育过程为实例,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尝试总结异源多倍体的概念。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请同学们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性评价。随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异源多倍体的概念为:由2个或2个以上不同染色体组所形成的多倍体,称异源多倍体。

  三、巩固练习

  教师再次播放培育异源六倍体小麦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其育种过程。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搜集其他用异源多倍体育种的实例。

  板书设计:略

  4、细胞膜的功能

  1.题目 高中《细胞膜的功能》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 试讲约10分钟;

  (2)引导学生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3)要有适当的师生互动。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直观导入

  教师.用课件呈现照片,一个国家有陆地、海域、领空的边界,人体有将内部与外部分隔开的皮肤和黏膜作为边界,而细胞作为--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是什么?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由学生独立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知

  教师提出;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那细胞膜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引导学生自主浏览课本,快速找出细胞膜的三大主要功能,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评价。接着重点分析三大功能。

  环节一:教师播放原始海洋景观想象图,引导学生结合生命的起源,理解膜的产生是生命起源中的重要阶段,膜将生命物质与外界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

  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环节二:教师课件展示台盼蓝染色后的活细胞和死细胞的电镜照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这说明了细胞有什么样的功能?如果丧失了这种功能会有什么后果?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展开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行评价和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这种控制作用具有相对性。

  环节三:教师继续提问: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不是独立存在与生活的,它们如何进行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细胞: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能举例说明吗?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围绕思考题继续开展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行评价,并结合激素调节、精卵结合以及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等实例进行适当地讲解,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巩固练习

  胞膜,那细胞膜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引导学生自主浏览课本,快速找出细胞膜的三大主要功能,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评价。接着重点分析三大功能。

  环节一:教师播放原始海洋景观想象图,引导学生结合生命的起源,理解膜的产生是生命起源中的重要阶段,膜将生命物质与外界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

  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环节二:教师课件展示台盼蓝染色后的活细胞和死细胞的电镜照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这说明了细胞有什么样的功能?如果丧失了这种功能会有什么后果?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展开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行评价和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这种控制作用具有相对性。

  环节三:教师继续提问: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不是独立存在与生活的,它们如何进行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细教师分别举出不同的实例,由学生快速抢答该实例属于细胞膜哪一种功能的体现,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适当地讲解。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题册上本课时的内容。

  2.查阅资料项细胞膜的功能在临床医学上有哪些应用实例?下一节课师生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略

  5、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1.题目:高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设计合作探究的过程;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直观导入

  课堂之初,教师出示染色体,蛋白质和DNA的图片,提问学生染色体构成中的蛋白质和DNA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请学生思考讨论,自己认为的遗传物质可能具有的特点?以及如何设计实验去证明某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讲授新知

  教师大屏幕呈现T2噬菌体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及模拟繁殖的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同桌之间交流思考,噬菌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他的繁殖方式又是什么呢?学生在交流的同时老师进行巡视指导,结束后随机请同学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鼓励后师生共同得出噬菌体噬菌体有蛋白质外壳和包裹在其中的DNA组成。同时明确噬菌体的繁殖方式。随后教师在大屏幕上以动画模拟视频的方式播放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学生们认证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尝试讨论总结出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请小组代表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性评价。随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目的时进--步证明DNA时主要的遗传物质;实验原理是分析被特殊标记了的噬菌体的繁殖结果;实验步骤为:1、培养用P32和S35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用,此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P32 用于标记噬菌体蛋白质,S35用于标记噬菌体DNA。2、用培养后的P32和S35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的大肠杆菌。3、培养物离心,分离。4、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进行检测。上清液中有 S35,而沉淀中几乎没有;沉淀中有P32而上清液中几乎没有。实验结论是: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巩固练习

  教师再次播放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用P35标记时,上清液并不是完全检测不到放射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举手回答,教师进行评价和适当的讲解。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搜集并整理其他与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实验。

  板书设计:略

  6、恩格尔曼的实验

  1.题目: 高中《恩格尔曼的实验》 片段教学

  2.内容:

  (1)试讲约10分钟;

  (2)设计合作探究的过程;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直观导入

  课堂之初,教师出示水绵的图片,提问学生:通过我们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叶绿体可以吸收光能,那叶绿体还有其他功能么?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一恩格尔 曼的实验。

  二、讲授新知

  教师继续展示水绵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尝试总结水绵的生理特点。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随机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评价,随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水绵是常见的淡水藻类,每条水绵有许多个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连接成的。永绵很明显的特点是:叶绿体呈带状,螺旋排列在细胞里。教师大屏幕:呈现恩格尔曼的实验的模拟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思考,尝试简述恩格尔曼的实验过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在交流的同时老师进行巡视指导,结束后随机请同学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鼓励后师生共同得出:。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从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恩格尔曼的这个实验好在哪里?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搜集其他验证叶绿体作用的相关实验。

  板书设计:略

  7、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题目:高中《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引导学生理解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关联性;

  (3)要有适当的师生互动。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直观导入

  教师幻灯片展示曼彻斯特地区黑色和浅色两种不同体色的桦尺蠖。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基因频率虽发生改变,但并没形成新物种,这是为什么呢?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新的物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顺势导入新课题一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知

  环节一、生殖隔离

  教师提问:日通过上一节所学的物种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同种生物都能进行交配,那不同种的生物都不能交配吗?由此引出螺作为马和驴的不育后代,从而引出生殖隔离的概念。有学生自主总结生殖隔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举出生殖隔离的例子以及生殖隔离的不同情况:花期不同、”两性生殖细胞的不融合、求偶方式的不同而生殖器官不相配等,教师评价并适当地讲解,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不可育,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生物,就属于不同物种。

  环节二、地理隔离

  教师,屏幕展示隔离的池塘的图片,提问:生活在不同池塘的鱼能自由交配吗?为什么?请学生回答,由此引出地理隔离的概念。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图例阅读教材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当这群鼠:被大河分开后它们是-一个种群还是两个种群呢?几千年后,大河干涸,两群各自都发生了变化的鼠会合在一起时,还能发生交配吗?学生回答完之后,让学生猜想一个种群形成不同物种的具体过程,要求写出流程图。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流程图:一个鼠种群--分开产生地理隔离-成为两个鼠种群长期分开-基因交流能力逐渐丧失即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两:个鼠物种。

  环节三、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在.上述例子的基础上,教师屏幕展示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的形成的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物种形成最常见的形式是怎样的?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讨论并回答,教师评价并引导学生得出物种形成最常见的形式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最终导致物种形成,但地理隔离并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同时结合多倍体育种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生殖隔离也可以在短期形成。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三、巩固练习。

  教师口述判断题,由学生快速抢答:

  1.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V)

  2.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儿形成的。(V)

  3.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X)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讲解。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题册上本课时的内容。

  2.查阅资料:狮虎兽是如何诞生的,并思考:你对这种培育目的是:获得观赏价值杂交后代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下一节课师生共同交流。

  板书设计:略

  8、HIV 在T淋巴细胞中增殖过程

  1.题目:高中《HIV 在T淋巴细胞中增殖过程》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设计合作探究的过程;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直观导入

  课堂之初,教师出示几篇关于HIY最新研究进展的文章,提问学生:艾滋病的死因往往不是因为病毒本身,而是免疫系统的崩溃,这是为什么呢?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一-HIV在T淋巴细胞中增殖过程。

  二、讲授新知恿

  教师展示HIV病毒的图片以及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尝试总结出HIV病毒的结构特点。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随机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评价,随后师生共同总结出:HIV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RNA组成。继续提问同学:当遗传物质是RNA的时候,病毒的繁殖涉及那个特殊的过程的?用到的酶又是什么呢?随机请学生回答后共同的出:涉及到的是逆转录的过程,用到的酶是逆转录酶。教师大屏幕呈现HIV在T淋巴细胞中增殖过程的模拟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思考,尝试结合以前学过的病毒的繁殖方式,阐述HIV在T淋巴细胞中增殖过程。学生在交流的同时老师进行巡视指导,结束后随机请同学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鼓励后师生共同得出: HIV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利用逆转录酶合成DNA,并整合到T淋巴细胞DNA上,然后在细胞核中转录出病毒RNA,同时以该RNA为模板在细胞质中合成病毒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通过胞吐出细胞。

  三、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T细胞释放出来的HIV病毒会继续侵染T细胞吗?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结合HIV病毒侵染T细胞的特点,思考治疗HIV疾病的切入点。

  板书设计:略

 

扫描/长按二维码可帮助考试学习
获取教师考试动态
获取教师模拟试题
获取教师考试技巧
获取历年真题试卷

万题库下载 | 微信搜"万题库教师资格考试"

  相关推荐:

  2021教师资格报名时间及入口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考试费用

  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入口及官方网站各地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条件

  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汇总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