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行政能力 > 模拟试题 > 青海 > 正文

2014年青海公务员《行测》考前冲刺卷及答案(4)

来源:考试吧 2014-06-04 18:06:00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4年青海公务员《行测》考前冲刺卷及答案(3)”供考生参考,备考2014青海公务员考试
第 1 页:言语理解
第 4 页:数量关系
第 6 页:图形推理
第 7 页:定义判断
第 8 页:演绎推理
第 9 页:类比推理
第 10 页:常识判断
第 12 页:资料分析

  查看汇总:2014年青海公务员《行测》考前冲刺卷及答案汇总

  >>>点击查看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

  共25题。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应试者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1“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的印章,__________着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舞动的北京”是一幅中华民族的图腾,__________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镌刻 承载

  B. 雕刻 呈现

  C. 承载 依托

  D. 铭刻 飞扬

  参考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这两空所填词语均应与其前面的“印章”、“图腾”相对应。很明显C项的“承载”与“印章”不对应,排除。D项“飞扬”不与“着”搭配,且其后不加宾语,排除。“呈现”的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其与“悠久的岁月”、“民族的荣耀”不搭配。排除B。故本题答案为A。

  2从“返乡潮”到“用工荒”,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时有力,经济形势不断企稳回升向好。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我国目前整体劳动力结构失衡等深层次问题。一边是“就业难”,一边却是“用工荒”;一边是企业对中高级技术人才“求贤若渴”,一边却是民工以缺乏专业技能者居多。要化解“用工荒”问题,除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之外。还需要以长远眼光建立一整套长期稳定的工资增长激励机制,同时应加大对中低劳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投资,让民工在工作中得到价值的不断提升。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阐述“甩工荒”折射出的积极效应及消极影响

  B. 分析“用工荒”暴露出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应对举措

  C. 指出提高农民工待遇是化解“用工荒”的关键

  D. 说明劳动力结构的失衡是导致“用工荒”的深层次原因

  参考答案:B

  解析:解析: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用工荒”反映出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A、D两项仅仅是对现象的分析,未提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排除。C项“提高农民工待遇”只是应对措施之一,无法得出其是“化解‘用工荒’的关键”的结论,排除。本题答案为B。

  3北京路面上几乎无处不在的隔离墩、铁栅栏,及“无缝衔接”的监视器,与只要监视不到就形同虚设的红绿灯、斑马线,已经足以证明交通管理在中国是一个多么独特而艰难的任务。因此,与其他领域的不良现象不同,交通乱象既不能归咎于腐败贪官,也很难完全归咎于交管部门的不作为,更没有理由变成行人与司机之间的互相指责。交通秩序是一个人人参与的现代秩序,对于交通乱象的形成,每个交通参与者都有无可推脱的责任。

  对这段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交通管理在中国是一项非常独特而艰难的工作

  B. 交通乱象与其他领域的不良现象不同

  C. 交通秩序是一个人人参与的现代秩序

  D. 交通乱象的形成,每个交通参与者都有责任

  参考答案:D

  解析:解析:这段文字通过介绍中国交通问题的特殊现状及其与其他领域不良现象的区别,说明中国交通乱象的形成不能归咎于某一群体,而是每个交通参与者都有责任。A、B两项均是文段论述的一个方面的内容,文段论述的中心也不是交通秩序,只有D项最符合文意,为正确答案。

  4信念是人的生命得以闪光的火花,信念的火花一旦熄灭,人的生命就不再有闪光点了。

  人的生命如不以信念为__________,就会逐渐萎缩以至______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提干涸

  B. 依托枯槁

  C. 基石枯竭

  D. 基础消亡

  参考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信念是人生命意义的关键所在,故第一空应填入表有支撑、指导作用的词汇,显然“前提”一词与语境不搭配,排除A;分析可知,第二空所填词语程度应比“萎缩”更深,“枯竭”指干涸,断绝;缺乏,消失。一般用于形容精力、灵感、财力等方面的断绝,排除C;“消亡”在语体风格上明显与“枯萎”不一致,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B。

  5儒家讲的“礼之用,和为贵”确实与儒家肯定礼的等级尊卑之序结成一个思想系统,它与我们现在讲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确实有很大不同。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在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中也包含着至今仍适用、应继承的恒常因素,女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  )。

  A. 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有其历史局限

  B.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中也蕴含着恒常的、可贡献于世界的普遍价值

  C. 在中国传统文化或国学中不仅有“变”和“异”,而且有“常”和“同”

  D. 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历久弥新

  参考答案:B

  解析:由“然而”一词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其后的内容。文段首先指出儒家的和谐思想与现今提倡的和谐社会理念有所不同,“然而”后指出不能因此而否认儒家思想中仍适用的恒常因素。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B项所指的内容,故为正确答案。

  6青岛之行,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深藏记忆。其中,一张名片留下的印象独特而深刻。这是李亚川同志兼总编辑的《青岛财经日报》的一位主管的名片,其背面醒目地写着:“让__________当社长,让__________当总编,让__________当总经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创意 效益 市场

  B. 效益 市场 创意

  C. 效益 创意 市场

  D. 市场 创意 效益

  参考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总编主要负责的是报纸的内容,与内容相关,选“创意”最合适,由此排除A、B。社长在报社起主导作用,总经理则主要负责报纸的营销,故第一空填“市场”,第三空填“效益”比较合适。本题答案选D。

  7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相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 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 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 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参考答案:D

  解析: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的做法:接着用“但”字转折,说明如果缺乏对文化真正的尊重和理解,而只进行简单地模仿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D。A项“审美取向”、B项“适可而止”在文中都没有体现。C项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

  8古代人看到龋齿的形态和被虫蚁啃噬后的木材很相似,他们推断,在口腔里有一种叫做“牙虫”的虫子。像白蚁啃噬木头那样侵蚀我们的牙齿。很可能是因为白蚁的危害曾经遍及全球,这一理论出现在所有的古代文明里,包括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埃及以及古代中国。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 古代人很早就发现了龋齿

  B. 龋齿在古代分布的区域很广

  C. 古代白蚁的危害已遍及全球

  D. 古人对龋齿的认识非常相似

  参考答案:D

  解析: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古人认为长龋齿的口腔里有一种类似白蚁的“牙虫”,接着指出这种认识在所有的古代文明里都很普遍,由此可推出古人对龋齿的认识非常相似。本题答案为D。文段主要说的不是古代人什么时候发现了龋齿,而是他们怎么看待龋齿,故A项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同理B项也不是文段的重点。文段的主要论述对象是“龋齿”,而非“白蚁”,故C项也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

  9散文家苇岸曾这样说过,与其他开端相反,第一场雪大都是__________ 的,就像一群初进校园的乡下儿童。雪仿佛是__________ 的客人,大地对这些客人的进门,似乎感到一种意外的突然和无备的慌乱。没有收拾停当的大地,显然还不准备接纳它们。所以,尽管空中雪迹纷纷.地面依旧______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凌乱 不期而至 荡然无存

  B. 俏皮 期盼已久 干干净净

  C. 惊喜 突如其来 一尘不染

  D. 错乱 屈尊降贵 无影无踪

  参考答案:A

  解析:解析:第一空既要与前文的“与其他开端相反”对应,又要与后文的“就像一群初进校园的乡下儿童”对应。“俏皮”与前文不对应,排除B;“错乱”用来形容儿童不妥,排除D。第三空,句子说的是尽管空中飘荡的雪花很多.但地面上并没有什么积雪,“荡然无存”比“一尘不染”更对应前文的“雪迹纷纷”。故答案选A。

  10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10%左右。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近50年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动植物灭绝速度逐年加快

  B. 环境恶化导致动植物灭绝或濒危

  C. 我国动植物物种比较丰富.

  D. 高等植物比野生动物更需要保护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我国生物种类丰富,然后以“然而”转折,介绍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我国动植物物种造成的灭绝或濒危的影响。A项“灭绝速度逐年加快”从文中无法得出。C项“物种丰富”不是文段的重点。文中的数字列举只是为了说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动植物的不利影响,不能由“灭绝”和“濒危”的字眼便判定前者更需要保护,而且D项未点明“环境恶化”这一关键因素。本题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