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十二、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必须首先解决建立健全公共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其次,要形成有效利用全国优秀科技资源联合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有效机制,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实现我国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从目前情况看,促进我国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需从以下两方面推进。
  1.要建立健全公共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
  过去,由于部门分割,单位所有,我国科技集成设施使用效率较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文献、数据和重大科研设施等科技资源尚不能充分共享,缺乏向社会开放、系统配套、跨部门的公共技术平台和共享机制,造成了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l)大型科研设备利用率低。据科技部的资料,我国大型科研设备利用率不到30%,设备利用率太低的直接原因是数据不能共享,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同时,加剧了重复建设。(2)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我们国内的一些工程中心、高技术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的科学仪器设备性能优良,但由于对社会开放不够,利用率人部分低于30%。(3)大量科学文献、数据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科学数据本来属于国家,但有些部门对外开展有偿服务,使购买者有限的科研经费难以发挥最大效用。部分数据价格过高,迫使使用者重复采集。目前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的30%一50%用于获取科学数据。
  由于部门分割,单位所有,缺乏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使科学文献、数据、设备分别保存在众多部门、单位和专家手中。由于没有数据交换规范,流通渠道不畅,数据分散、失落现象严重。由此带来科研资金的巨大浪费。我国的科技研发经费只有美国的4.7%、日本的8.9%、德国的27%。在科技投资极其有限的情况下,科研设备、科技文献、数据不能共享,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造成国家投资的浪费。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建立健全科技设备和数据等基础条件的共享机制。这将对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要形成充分利用全国优秀科技资源、联合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有效机制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针对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难题,组织全社会的优势科技资源联合攻关,是实现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的另一种途径,“两弹一星”就是科技联合攻关的典范。在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再次形成了统筹协调、全国“一盘棋”的科技攻关组。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是由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9个部门和北京市组成的,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资源、’统一行动的工作机制,实行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力量,组织跨部门多学科的优势科技力量,紧急实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科技攻关组对有关实验室、研究基地的建设等进行了有效部署,并启动了新的科研攻关项目,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这种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对全社会的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十三、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在过去几年,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公益类科研事业,国家启动了公益型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其中,有面向市场能力的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以增强面向市场的动力和活力;确需国家支持的科研机构,在调整结构、分流人员和转变机制的基础上,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和运行,国家财政加大支持力度,集中支持。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由国家支持的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重要公益研究领域创新活动的研究机构,要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为这些科研院所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职责明确。首先,国家支持的科研机构可以分为国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和地方的科研机构。三个层次的科研机构职能定位、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国家科研机构是中央政府直接支持的研究机构,这些科研机构的科研方向应定位在主要围绕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共科技产品、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必须体现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为实现国家目标服务。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一些前沿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其科研工作多是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是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探索的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基地。地方科研机构主要解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科技问题和重要公益性问题,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同的科研机构的科研职能、研究方向的定位要准确,并以此指导科研的选题和立项,规划与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其次,需要明确政府在国家创新活动中应承担的职责,逐步解决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具体项目管理上,管得过宽、过细、过死,影响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等问题。要明确科研院所的权利与义务,确保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权利和职责,做到国家、单位、个人职责分明。具有法人资格的科技机构享有依法自主进行科研的权利。要特别注意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充分调动院所内部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人员的积极性,加快科研成果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从制度和机制上促进多出成果,出优秀成果。
  (2)评价科学。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评价,而对于科研院所的科研创新效益如何评价十分重要,要通过改革,形成对科研院所的科学评价体系,实现对科研院所相当于市场对企业的硬约束。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院所的成果,要由国际学术界的同行进行评价;对从事高新技术和重要公益性研究的科研院所的成果,要由企业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外部硬约束形成对科研院所的科学评价体系,促进科研院所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同时,在科研所内部要积极转化对科研成果评价的旧观念和旧形式,要从“重知识拥有、重成果学术水平、重成果奖励”转向“重知识贡献、重知识产权、重成果产业化水平”上来。通过科学评价科研成果,促进科技界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通过科学评价体系和方法,引导科研选题和立项,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促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使科技成果不再成为资料室里的珍藏品,而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并走向市场。
  (3)开放有序。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抢占国际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加强国内外科技学术交流,扩大院所的开放性,加强科研人员的有序流动已经十分重要。要改变以往科研机构满足于人员的高度稳定性,研究方法的固定方式,以及习惯于科技成果的单位所有,满足于科技成果的自我转化和自我循环的状况。科研院所的发展方向应大力提倡开放有序的运行机制。要形成促进科研院所自觉向社会开放,自觉与社会科研资源和生产要素结合,走社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4)管理规范。需要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科研机构,要注意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尽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特点,同时,又符合国家财政制度改革要求的科技经费管理体制。
  十四、生态安全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超过了60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使地球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安全观―生态安全观(也称环境安全观)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也逐渐成为人们探索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焦点。
  (l)地球生态安全的警钟越敲越响。目前,滥垦滥伐和危险废物使世界满目疮痰、危机四伏,气候变暖导致热浪袭击全球、洪水蔓延大地,酸雨和放射性污染有如“无形杀手”,臭氧空洞和海平面上升犹如“天塌地陷”,海洋污染使“生命摇篮”垂危,热带雨林消失使“地球肺部”受损,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正在夺走人类赖以生存的良田沃土,物种锐减使人类相依为命的“朋友”越来越少,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给人类带来重重忧虑,人口的增长使地球犹如茫茫宇宙中一叶负载过重的危舟。这种严峻形势使生态安全成为一个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问题。
  (2)现代战争和军事活动是造成大规模国际性环境危害的源头之一。在一些国家和国际间的武装冲突中,常规武器、贫铀弹,甚至生化武器的使用,产生战争难民,他们的大规模迁移不但导致经济活动和社会组织的瘫痪,也对环境起着破坏作用。这在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非洲一些国家的部族冲突中都得到了证明。以海湾战争为例,被炸燃的227口科威特油井的浓烟严重污染了大气,泄人的3.15亿加仑原油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输油管的破裂在海港区域流出7500万余桶原油,形成数百个石油湖。在科索沃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由于战争的一方大量使用贫铀弹,使广大居民生活在有放射性污染的环境中。在核时代,可能发生的核战争会使地球荒芜。
  (3)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环境问题威胁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体看,海洋污染、公海资源分配、越境污染(包括跨国酸雨、越境废物转移等)、南极保护、臭氧层保护等问题,无不涉及多国的利益。环境问题和环境压力是引发国家间纠纷和争端的原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是国家间冲突和紧张局势的催化剂。当今世界,国家间常为争夺原材料、能源、土地、河流流域、海上航道和其他重要环境资源的控制权而发生冲突。随着资源的减少和竞争的加剧,这种冲突也可能加剧。当前的尖锐冲突之一,是有关石油的争夺的问题。在未来的15年内,地球上的环境难民人数将从目前的2500万增至5000万;与之相比,目前受政治、种族或宗教迫害的难民只有2200万。环境难民的大规模迁移可能表现为政治动乱和军事冲突。河水的争端已发生在北美、南美、南亚和东亚、非洲和中东的一些地区。尤其是非洲和中东,水资源十分短缺,有限的洁净水源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有可能导致对水资源的武装争夺,对这个地区的稳定构成较大威胁。这正如对石油的争夺会招致战争一样。总之,生态安全问题今天已日益突出,“生态冲突”可能在不同国家之间产生,危及世界的稳定与和平。仅从国家政治主权和国家间军事威胁的角度来理解国土安全和国际和平,已远远不够。
  (4)经济、环境和安全领域的相互依赖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主权的含义。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曾指出,全球的公共资源不能由任何一个国家单独管理。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足够的力量独自对付整个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需要反映这样的事实,即它的政策对其他国家和公共区域的环境资源基础有日益扩大的影响,正如其他国家的政策对它们也有影响一样;各国政府都应研究制定一个“环境外交政策”,作为改进对各国环境政策的国际协调的一种主要方法。由于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倡导协调和国际政治中的现实问题,环境外交政策正在成为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而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政府在军备方面所花的费用,远远超过了防止环境污染和恢复被破坏环境的费用。通过成本一效益分析可知,环境危机给国家安全和生存造成的威胁,可能比起装备精良、虎视耽耽且不友好的邻邦还要大。
  (5)对环境安全的威胁只能由共同的管理及多边的方式和机制来对付,而没有武力解决的办法。要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必须依靠环境外交,发展国际环境合作。确保地球的生态安全,取决于卓有成效的环境保护和国际管理机构体制的改革。为此,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建立国际环境安全理事会、维持环境安全国际警察部队、国际环境法庭和仲裁庭、全球环境安全信息网络等建议和改革办法。目前,联合国裁军事务部的“军备竞赛与环境”已成为处理政治性环境安全的一个重要国际机构。在技术领域,应把能减少和减轻环境风险、保障国家安全的技术,作为重大环境技术纳人国家安全技术的清单。需从全球范围重新评价军事、政治、环境和其他方面争端威胁人类安全的轻重缓急,这种重新评价要求广泛接受各种不同形式的安全评价方法,特别是环境风险评价。
  总之,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没有生态安全(或环境安全),就谈不上国家安全与国际和平,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五、中国21世纪议程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文件,特别是《21世纪议程》。该文件规划了人类环境与发展跨世纪的行动议程,并要求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国务院总理率团出席会议,并承诺要认真履行会议所通过的各项文件。会后不久,中国政府即提出了促进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92年7月召开的第23次会议上,决定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委等部门组织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提》(简称《中国21世纪议程}))。编制工作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和帮助。
  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下,经中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于1993年4月完成了《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稿,共4。章,120万字,184个方案领域,内容覆盖了中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和行动纲领。此项工作完成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国家级21世纪议程的国家。
  《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是:①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包括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团体及公众参与等。②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居民消费和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等内容。③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与交通、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等若干基本问题。④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包括白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保护大气层和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等内容。
  《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特点是:①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议程》不仅仅论及在发展中如何解决环境保护问题,还系统地论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构筑了一个综合性的、长期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②主题是发展。《议程》力求结合中国国情,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步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过渡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③解决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是《议程》的战略重点之一。④突出表述了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战略取向。⑤从改善管理机制、立法、教育、科技和公众参与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并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创造了适宜的契机与良好的环境。⑥《议程》与优先项目计划同时出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搜索
在线名师 1 2 3 4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长期从事公务员...详细
公务员考试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