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资讯 > 中考政策 > 福建 > 正文

莆田市2012年中考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来源:莆田市教育局 2012-2-2 11:06:29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三)普通高中学生招生录取的组织与实施

  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工作要根据学生志愿,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是高中阶段招生的主要依据。普通高中统招录取按学校级别、录取类型进行录取。普通高中达标学校所录取的学生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综合素质评定等级达B级以上(含B级),学校考查科目合格,体育科成绩达到C级以上(含C级);二是思品、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6科成绩达到各类学校的等级要求。

  1、报考条件及办法

  凡持本市常住户口及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莆田报考的、综合素质评定合格的应届初中毕业班学生和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均可参加报名。

  本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学籍所在学校报名,报考时间截止到2012年3月20日。往届毕业生(含同等学历,下同)和持有本市户口在外地就读,确需回莆田升学的考生,在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名点报名,时间截止到5月20日;在我市就读的外地考生须经学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方可报考。报名时应提供的材料:

  (1)户口册或身份证及复印件(经审批同意在莆田报考的非本市户口考生须提供审批表);

  (2)小学毕业生登记表;

  (3)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

  (4)学生成长综合记录材料(含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的主要事实材料,即由科任教师、班主任联署签名认可的能说明或表达学生特长、才能的成果、文件或证书);

  (5)可享受政策性照顾的有关证明。

  2、统招生录取办法

  (1)省一级达标高中录取。省一级达标高中面向全市招生,录取时按特长生、统招生、定向生、择校生四种类型依次进行。省一级达标学校统招生最低录取控制线以省一级达标高中招生计划数的1.2倍划定。统招生录取时思品、物理、化学3科成绩只能有1科B等级(即AAA或AAB),历史、地理、生物3科成绩均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并以语、数、英总分(投档分)按学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个别学校由于生源不足,完成当年招生计划确有困难的,由学校的主管部门制定补招方案,在报经市中招办批准后实施。

  (2)省二、三级达标高中及一般普通高中录取。省二、三级达标高中及一般普通高中面向辖区招生。思品、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级要求由县区招委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县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要求确定,报市中招办备案。各县区录取最低控制线及学科等级要求由辖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报市中招办备案。

  3、定向生录取办法

  为进一步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倾向,改善薄弱初中校的生源质量,缓解城市初中学校大班额的压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今年我市仍在省一级达标高中试行招收定向生方案,并将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全部分配到各农村初中校。

  (1)定向生指标下达。2012年,省一级达标高中定向生名额为本校统招生计划数(不含择校生)的30%,并按各县区中考报考人数比例分别下达到各县区初中校。直接定向分配给各初中校的名额按三年前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七年级录取人数比例下达。若参加中考报名人数少于三年前招生计划的,以实际报考人数为基数进行核算。若超过三年前招生计划的,按核定计划数为基数进行核算。2012年起定向生指标全部向农村学校分配,城区学校不再分配定向生指标(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界定以物价收费相关文件为准)。

  (2)输送定向生的学校资格。输送定向生的学校要具备以下六个条件:一是学校按照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学科课程;二是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获得优秀;三是学校班生额不得超过50人;四是学校的辍学率在省定范围内;五是学校七年级实行免试入学;六是近三年学校未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对达不到以上六条资格中任意一条的,将不予安排定向生指标。

  具体分配方案细则由各县区制定,并在2012年3月31日之前上报市中招办。

  (3)定向生资格。报考定向生的考生应为三年学籍均在报考学校并就读于本校的应届生。

  (4)定向生录取。定向生录取按下列条件和程序进行:一是语、数、英三科总分(投档分)在当年省一级达标高中最低控制线下30分之内(含30分),政治、物理、化学3科成绩只能有1科B等级(即AAA或AAB),历史、地理、生物3科成绩均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按学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二是定向生指标无法完成的学校,其剩余定向生指标收回。因收回定向生指标而完不成招生计划的省一级达标校,可在省一级达标高中最低控制线上尚未被省一级达标高中录取,而有填报本校志愿的考生,按语、数、英总分(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4、特长生录取办法

  各校特长生录取人数不得超过本校招生计划总数的3%。特长生必须参加中考,录取原则上须具备综合素质B 等级以上(含B等级);语文、数学、英语总分按有关规定划定,然后按特长生项目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具体办法另文通知)。

  5、择校生录取办法

  择校生录取在统招生、定向生、特长生录取结束后进行。各校招收择校生比例不得超过本校招生计划总数的30%。省一级达标校择校生分数线控制在语、数、英三科总分(投档分)当年省一级达标高中最低控制线下40分之内(含40分);政治、物理、化学3科成绩只能有1科B等级(即AAA或AAB),历史、地理、生物3科成绩均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按学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其它省级达标高中录取择校生时,思品、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7科成绩等级按本县区相应达标校统招生录取等级要求不变,只降低语、数、英3科的总分,具体录取由辖区中招办负责。

  6、试行奖励加分办法

  为了确保学校开齐开足省颁课程,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下列对象实行奖励加分:

  (1)思品、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考试成绩全部达到A等级的考生,在语、数、英总分上再加5分参加中招录取。上述学科达6个A、1个B等级的考生在语、数、英总分上再加3分参加中招录取。

  (2)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三年总评为A的考生在语、数、英总分上加3分参加中招录取。

  7、四年应届生、五年应届生和往届生录取办法

  (1)四年应届生参加省一级达标高中录取时,语、数、英总分(投档分)减掉30分。

  (2)五年应届生和往届生省一级达标高中不得录取。

  (3)省二级、三级达标高中,一般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四、五年应届生和往届生不受限制。

  (四)制度保障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配套制度建设是关键。只有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培训制度、监督评估制度等,接受社会监督,才能杜绝不正之风,确保公正、公平、公开。

  1、公示制度。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包括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程序,定向生指标分配方案等,均应提前向社会公示。

  2、诚信制度。建立初中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和高中招生录取的诚信制度。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定、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对于在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和高中招生工作中违反诚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严肃查处。

  3、培训制度。要让每位参与学业考试命题、综合素质评定和高中招生录取工作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参与学业考试命题、综合素质评定和高中招生录取工作。

  4、监督制度。纪检监察、教育督导、教育行政等部门应对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包括考试费用的收取与使用等进行监督,实行领导责任制。学生、家长、教师和广大社会人士对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中可能损害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考试、招生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教育行政部门投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接到投诉后及时调查处理,并给出书面答复。

  (五)工作要求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涉及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要加强组织管理,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切实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要求。

  1、要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分工协作,共同组织实施。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领导机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的各项工作。

  2、要认真做好综合素质评定。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条件的重要依据。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指导、推进、监督学校做好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各普通中学要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具体参照《莆田市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试行)》(莆教[2004]中52号)执行。

  3、要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普通中学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本方案的宣传,以取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共同为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本方案由莆田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上一页  1 2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