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11年度中招考试《语文》总复习模拟试卷(6)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1-3-7 9:02:36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考试吧提供了“2011年度中招考试《语文》总复习模拟试卷”,帮助考生梳理知识点,备战2011年中招考试。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22题。

  (一) 希望在于创新

  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使人们得出一个共同认识,这就是辉煌在于创新,希望在于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②回顾过去,近观现实,我们可以想一想,联产承包是创新,经济特区是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创新,基本经济制度是创新,社会办学是创新,企业改制是创新,“一国两制”是创新。还有各行各业的改革,各行各业的开放,也都是创新。创新使我们认识了世界,走向了世界,创新使我们丰富了自己,发展了自己。

  ③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没有止境的。随着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新也会变成“旧”,因而需要“更新”。我们应该突破前人,后人也肯定会突破我们;我们可以突破别人,别人也可以突破我们。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必须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创新,在新的奋进征途中继续奋进。

  ④在学习十六大报告的时候,不少同志都谈到,创新应该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精神。绝不能认为创新与己无关,只等着上边创新,等着领导创新,等着别人创新。

  ⑤一般地说,创新就是创造和发明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等等。创新的—个鲜明特征,是要想没想过的,做没做过的,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更加符合变化了的实际。创新有大有小,却无处不在。重大的发现,重大的创造,重大的改革是创新;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是创新。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创新意识,也都有创新的机会和舞台。

  ⑥创新不是盲目蛮干,而要有科学精神。不遵循客观规律,或者调查研究不细,专业知识不精,或者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就要打破旧模式,改变些习以为常的东西,甚至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新观点新思路新事物的出现,总会有一些人暂时不认识、不理解,这不奇怪。我们既不要因为有阻力而失却了创新热情,又要善于用事实用实践说服和教育更多的人支持、理解和参与创新。

  ⑦既要创新,又要把消极影响和各种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同样重要。经过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要把“体现时代性”和“把握规律性”统一起来,把“富于创造性”和“符合科学性”统一起来,把“大胆”和“稳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把握好各种关系。

  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对我们各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动力。希望在于创新,未来在于创新。我们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落实到以创新的精神与创新的实践,不断把改革和建设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汪金友)

  1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答:

  13.文章第①段引用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的话阐明创新的重要意义,从论证的角度看,本段的引用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4.第②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而第⑤、⑥段运用了论证方法是 。(2分)

  15.⑥⑦两段提出创新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一是要 ,二是要 。(每空不超过5字。4分)。

  19.“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创新意识,也都有创新的机会和舞台。”请联系学习、工作、生活某个方面的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积极创新的。(50字左右。4分)

  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1年中考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系列练习汇总

  考试吧推荐:2011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汇总

  初三生如何应对2011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

  2011年中考必看宝典:中考语文高分六大方法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魏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