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内容提要: 课堂不仅是一个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特别是语文课堂,情感体验显得特别重要。要达到的目标是“深受打动,兴奋不已”。所以语文课堂一定要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他们受到震动,那样才算成功。教师热情备课,激情上课才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我从一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上领悟到:备课时精心选择教学角度,设计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提问,制作教学课件的工作热情;加上贯穿始终的激情上课可以成功的上好一堂语文课。一堂好的语文课,如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听罢觉得绕梁三日,心旷神怡。一堂好的语文课,如一顿清新可口的美餐,用后令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在新课改的春风下,沉闷已久的语文课堂重又焕发了生机,朵朵奇葩遍开,有如重生的凤凰,美丽异常。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在人的实践中其着巨大的做用,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说:“我们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的逻辑性来说,是不断关心儿童生活,请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儿童是极易受到伤害,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理的接触。” 此番金华之行,我深深感到:只有老师的热情和激情,才能引发学生的真情,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一、带着热情备课演员要进入角色,才能演好戏。同理,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吃透教材,钻进文中,沿波讨源,引向情感,才能赋予作品丰富的色彩,恰切的分量,艺术的魅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的45分钟,需要教师多少心血的精心备课。爱默生曾经说过:热情是能量,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事情都不能完成。热情,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自觉,就是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完成的工作。在各位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中,我看到了他们对备课的热情。选择教学角度“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基本理念之一。“开放”、“有活力”,这也是我们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境界。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首先体现在对文本的解读上。这次授课的教师选择的课文大都是大家比较喜欢上的课,应该说许多老师都上过这些课,要想把这样的课上得好,就得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说“人有我新”。像《羚羊木雕》这篇课文,在七年级上册的课文中,如果老师要开公开课,也会选择这样的课文,这次就有两个老师上这篇课文。然而,一样的课文却让我们听出了不一样的角度。杭州的王老师是从友情和亲情的角度入手,而义乌的吴老师却是从亲情的角度入手。再如叶世标老师教学的《风筝》一课,他并不是从教参提供的亲情角度入手,而是从另一个角度,作了悲剧两个层次的解读。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启疑、激趣中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这次上课的老师每一个都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如王伟老师,从“导入新课”到“整体感知”到“研读课文”,到“问题探究”。环环相扣,且重点突出。再如吴静萍老师,从“读”到“赏”再到“悟”,衔接自然,条理分明。优化设计问题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积极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要科学设计课堂提问,使提问达到最优化的程度,让精当的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平时上课,总是觉得学生发言不够积极,究其原因总是说他们胆小,不主动等。看别人上公开课,学生个个举手积极,又说人家素质好。这次,我更被这些学生的精彩回答深深折服了。回校以后,我也学吴老师去问学生,“爸爸为什么要将这么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我?”,原以为这些学生如往常一样,定然又是半天打不出一个屁来,借此机会给学生洗洗脑,让他们想想人家是怎么回答的。没想到我被他们洗脑了。我的学生非常可爱,他们居然众口纷纭,甚至也回答出了类似于金华五中学生的答案。回过头来想想,原来,学生之所以不肯开口,不愿开口,不是他们不如别人,也不是他们特别胆小,而在于我这个语文老师没有设计好适合他们回答又让他们感兴趣回答的问题。这次上课的这些老师,我们看到,每一堂课都有学生的精彩发言,足以证明,他们在设计问题时的精心策划。我也学到了一些课堂提问的方法:课堂提问要深入文本,针对文章的重点。课堂提问必须新异,具有趣味性。课堂提问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思维,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避免多而杂的问题分散学生的整体思维。提问应有助于学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要有梯度,能不断满足学生新的需求。制作教学课件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新颖独特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图、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媒介载体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体,从而改善人机交互的界面,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刺激,最大限度地吸收信息。这次上课的老师个个都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件,有声音,有图片,有视频,有文字,我相信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肯定也费了不少的心血。总的说来,他们的课件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 ) 教育性:教学目标明确,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学内容组织结构合理,教学资料典型、新颖,语言、文字和符号规范。 ( 二 ) 艺术性: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版面设计简洁、美观,交互界面直观、亲切,颜色搭配观感舒适,音乐与主题和整体的风格相一致。 ( 三 ) 创造性:选题和构思独特、有新意,界面、版面设计新颖;动画或其他媒体的设计和选用有创意;文字内容为作者原创或经过作者自己的编排 , 反映作者的理解。 在一天半的听课活动中,因为他们独具特色的授课,因为学生的精彩回答,会场上的掌声一阵接一阵,把听课的疲劳与困倦一扫而空。尤其是吴静萍老师的“心灵大碰撞”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看到那些学生都在那里抢话筒,急于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二、满怀激情上课课堂不仅是一个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特别是语文课堂,情感体验显得特别重要。要达到的目标是“深受打动,兴奋不已”。所以语文课堂一定要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他们受到震动,那样才算成功。否则,只是知道了文章的生字生词、段落层次、中心思想,这些客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必须要有感动学生的地方。

怎么样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以情动情,情感共鸣。老师要打动学生的情感,必须自己投入浓烈的感情,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否则自己像冷冰冰的手拿解剖刀的医生,学生是不会动感情的。情感需要被引动,需要被点燃。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自身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应以身示范。教师的情感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变学生思想行为,塑造学生个性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挖掘这种情感,并将其潜移默化地传播感染学生,才能切实抓住文章的命脉,完成语文教学的真正任务。这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做教师的决不能够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因为教与学虽然都是理智活动,但同时也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教师不但要喻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对所教课文做到:读,如出我口;讲,如出我心。

1、导入要带有情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一开始上课时的情感感染很重要。它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动,并迅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王伟老师在教学《羚羊木雕》一课时,就用了这样的导入:先播放flash动画音乐“朋友”(学生看画面听音乐),然后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介绍说:“同学们,亲情如……友情似……,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亲情就会……,友情的天空也会下起绵绵细雨,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羚羊木雕,也许我们也能成为好朋友。”随着老师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学生已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感之中,这时他们会展开想像将整个身心融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之中,进而产生愉快的情感,这样渴望学习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

2、讲课要倾注情感。

讲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它的情感激励很重要。它会无形中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我们教师不论是范读、讲解,还是提问,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感情。(1)范读。范读时,教师要注意情感的自我调控,能迅速进入角色,有着充满激情的教学态度。这样才能“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做到以情发声,用声感染学生。然后再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就会很快进入情境。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让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看做一种负担……”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这次活动中,严莉莉老师的一篇配乐朗诵《安塞腰鼓》读得是全场掌声雷动。和听录音相比,学生更愿意听自己的老师给他们读,所谓身教重于言传,不用讲怎么读,初一的学生还是喜欢模仿的孩子。这不,严老师一读完,这边的学生就已跃跃欲试了,有几个还读得相当不错,这比任何语言的说教更有效。(2)讲解文章的内容,教师讲解时的语言应有时如滔滔激流,直陈感受;有时似细雨霏霏,感人肺腑;有时慷慨激昂,催人猛省。只有这样才能触发学生的思想诱因,与作者的思想合折,感同身受,产生共鸣。(3)提问。提问是促使教学目的达成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充满激情的提问,能使学生大脑皮层高度兴奋,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至于和作者、教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产生一种心灵的契合。

3、结尾要富有情感。

文章的结尾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到此,教师的情感感染切不可“草率收兵”,在总结全文时,仍要注意自己的感情,收束有力。让学生在自始至终的情感熏陶中受到教育。各位老师在上完课之后,还不忘推荐好书,把对学生的拳拳之心延伸到以后。

言乏笔拙,写不出我这次的收获,实在很高兴有这样学习的机会。但愿语文课堂永绽活力。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