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黄保余中学语文 > 正文

黄保余讲作文:怎防止考场作文丢分和短时间提高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3-1-9 13:30:52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提要] 要想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的,但要短时间内防止考场作文丢分,是可行的。下面我们要讲的,就是怎样防止考场作文丢分。讲完之后你按下面的顺序直接辅导孩子就可以,并不像很多人事先想的那么复杂。


  怎防止考场作文丢分和短时间提高

  我们前面说过,要想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的,但要短时间内防止考场作文丢分,是可行的。下面我们要讲的,就是怎样防止考场作文丢分。讲完之后你按下面的顺序直接辅导孩子就可以,并不像很多人事先想的那么复杂。

  第一部分:考场作文的开头第一段必须切题,怎么切题?

  切题就是把文章题目中的关健词要放到这个段里面来,比如题目为《难忘的回忆》第一段中只要出现“难忘”或“回忆”两个字,就叫切题。听上去有点幼稚,但是考试就玩这个幼稚的。

  高考和中考的时候,考试判卷子,比如北京,很多都是大学里面中文系的研究生在阅卷,就像流水线一样,很少有人有时间研究你含蓄的文采,就看有没有切题,跑没跑题。

  在切题的基础上,争取再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引出下文;第二,吸引读者,吸引读者,就是让人觉得想读下去。练好以上要求,第一段就没有问题了。

  第二部分,好多孩子在第二部分最大的问题在于铺垫太长,磨蹭半天就还没能切入到主要的人物或主内容上,这样的孩子绝对丢分。

  因此,对文章第二部分,我们要求必须简洁明了,如果是记叙或写人作文,它所有的作用就是引出主要的人物和事件;如果是话题作文,在第二部分只用亮明自己的观点就可。

  第三部分,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开始直接的描写,对主要的人和事物或者是事件进行描写,通过描写来解决突出重点,先确定文章的重点,然后对其进行描写。

  第四部分,目的是让文章内容变的更丰富,主题更鲜明,通过两方面来加以实现:

  1.通过材料的搭配,让文章内容变得更丰富。具体有四个办法,分别为对比、衬托、铺垫或照应,这个是给我们增分数的。比如说写成长经历类作文,特别适合用对比,比如写自己在某件事发生之前,一个十分懦弱的人,通过那件事使我变得更加勇敢。

  亲情友情类文章中就特别的适合用衬托;写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特别适合用铺垫,把问题和困难展开。

  简单介绍下材料搭配的四种途径(关系),方便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

  铺垫

  写作中的铺垫是指对文章中故事发生的背景、缘由及故事发展情况所做的必要交待。铺是指展开的意思,垫是指垫高使其显得突出的意思,铺垫的作用也是以此展开。

  铺垫的作用和应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

  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对故事的发生发展做必要的情况介绍。

  如《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发生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的事。在整个故事中,作者对在场的人物和心理都做了必要的介绍,尽管后面出现了赤身裸体的皇帝展示自己新装的荒诞举动,也让读者觉得故事情节是合理的,这要归功于文章中对相关情况进行说的铺垫性文字内容。

  (2)交代故事发生发展的相关情况,使故事情节发展更为自然平稳、内涵丰富

  ①发生,是指介绍故事发生的相关事实,能够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突出。

  如一篇文章中写到,父亲为女儿花32块钱买了件衣服,紧跟着文章中交代相关情况——当时她父亲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40块钱。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发生背景的介绍,突出了父亲对女儿的疼爱。

  ②发展

  将故事发展过程中的细节加以展开,或是加入一些故事情节,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曲折生动、跌宕起伏;二是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更加自然平稳,自然。

  为下文的情节做暗示

  这种铺垫形式主要是用次要情节去暗示主要情节的发生,为主要情节埋下一个伏笔。如《孔乙己》一文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对秋天冷的描写(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也暗示了孔乙己死亡的命运。

  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也是铺垫手法的成功使用,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zhongze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