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执业医师考试 > 中医助理医师 > 医学综合笔试 > 中药学 > 正文

2015年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考点精析(5)

来源:考试吧 2015-08-13 14:06:23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中医助理医师题库
考试吧整理了“2015年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考点精析”,以供考生备考,更多内容请关注“566执业医师”微信,或考试吧执业医师考试网。

  点击查看:2015年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考点精析汇总

第五单元 解表药

  【考试大纲】:

  细目一:概述要点: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 2.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3.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

  3.下列药物的用法: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

  5.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发散风热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蔓荆子、升麻 3.下列药物的功效:淡豆豉

  4.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桑叶、柴胡、葛根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

  6.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一、概述

  1.性能、功效与适应范围解表药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与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传变的目的。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辛温解表药物主治风寒表证。辛凉解表药主治风热表证。

  2.配伍方法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若虚人外感,应随证配伍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药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在用于温病初起时,应适当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3.使用注意使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导致“亡阳”、“伤阴”的弊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也应慎用解表药;使用解表药还应注意因时因地而宜,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宜出汗,解表药用量宜重;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人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二、发散风寒药

  1.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无汗,脉浮紧。不可用于有汗者。每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

  (2)咳嗽气喘。本品宣肺平喘作用强。用于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常配伍杏仁以止咳平喘。洽寒饮停肺证,可加细辛、于姜、半夏等,如小青龙汤;治热喘证,可加石膏、杏仁、甘草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3)风水水肿。对水肿兼有表证。可与生姜、白术等配伍,如越婢加术汤。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煎服。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2.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应用】

  (1)风寒感冒。对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使用本品。用治风寒表虚有汗证,常与白芍配伍,如桂枝汤。

  (2)寒凝血滞诸痛证。胸阳不振,胸痹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如桂枝附子汤。经寒瘀滞、经闭、痛经,常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

  (3)痰饮、蓄水证。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眩晕、心悸,可与茯苓、白术配伍。如苓桂术甘汤。

  (4)心悸。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所致的心悸动、脉结代,常与甘草、人参、麦冬同用,如炙甘草汤。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比较】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解表药,有发汗解表之功,治疗风寒表证,常相须为用。但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桂枝发汗力缓,外感风寒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能温经通阳,常用于寒凝经脉、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证、胸痹及心悸动、脉结代等证。

  3.紫苏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应用】

  (1)风寒感冒。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闷,用之尤为适宜。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以及可用于妊娠呕吐,常与砂仁、陈皮同用。

  (3)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4.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脾胃寒凝胃寒呕吐,肺寒咳嗽。此外,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

  5.香薷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水肿脚气。

  【用法】煎服。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易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强,表虚有汗者忌用。

  6.荆芥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本品药性较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或风热表证,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或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常与防风、银花、连翘、柴胡等配伍。此外炒炭有止血作用,常配伍其他止血药同用。

  (4)吐衄下血。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7.防风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外感表证。常与荆芥相须为用。本品还可用治风热表证。

  (2)风疹瘙痒。

  (3)风湿痹痛。本品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对风寒湿痹,肢节疼痛,可配羌活、当归等,如蠲痹汤。

  (4)破伤风证。能祛风解痉,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配伍,如玉真散。

  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也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的泄泻及土虚木乘,肝郁侮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如痛泻要方。

  【比较】荆芥与防风,二药皆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强,并有透疹消疮、止血功效;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止痉,可用于风湿痹证及破伤风等证。

  8.羌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对外感风寒夹湿证,尤为适宜,常与防风、细辛、白芷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2)风寒湿痹。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宜。可配防风、姜黄等,如蠲痹汤。

  9.白芷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用】

  (1)风寒感冒。常与防风、羌活等药配伍,如九味羌活汤。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尤为多用。本品为治阳明头痛要药。

  (3)鼻渊。常与苍耳子、辛夷等配伍。

  (4)带下证。本品燥湿止带。也可配伍用于湿热带下。

  (5)疮痈肿毒。治疮痈未溃者可消散,已溃者可排脓,为外科常用之品。

  此外,本品祛风止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lO.细辛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阴伤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11.藁本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风寒湿痹。

  12.苍耳子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使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13.辛夷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头痛鼻塞。为鼻渊要药。

  【用法】煎服。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三、发散风热药

  1.薄荷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清轻凉散,善解风热,如银翘散。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善于清利头目。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有一定疏肝解郁作用,如逍遥散。

  此外,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泻泄。

  【用法】煎服,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2.牛蒡子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期。对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咯痰不利者宜。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常与板蓝根、连翘等配伍同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3.蝉蜕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喑哑。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本品善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如蝉花散。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本品凉肝息风,定惊止痉,可单用或人复方。

  此外,本品还常用治疗小儿夜啼不安。

  【比较】薄荷、牛蒡子与蝉蜕,三药均可疏散风热,透疹,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咽喉肿痛等。但薄荷宣散表邪力强,且还可清利头目,利咽喉,疏肝行气,用于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等;牛蒡子疏风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对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咯痰不利者尤为适宜;蝉蜕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开音疗哑,还可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治疗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及小儿夜啼不安。

  4.桑叶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如桑菊饮。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用治燥热伤肺,则用蜜炙桑叶,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3)肝阳眩晕。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

  (4)目赤昏花。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多泪,可与菊花、蝉蜕等配伍,用治肝肾精血不足,视物昏花,常配伍黑芝麻,如扶桑至宝丹。

  此外,本品略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轻证。

  【用法】煎服;或人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5.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常与桑叶相须为用,如桑菊饮。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3)目赤昏花。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目赤肿痛,常与蝉蜕、木贼等配伍;肝肾精血不足,视物昏花,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药物。

  (4)疮痈肿毒。

  【比较】桑叶与菊花,二药均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常相须为用治疗外感风热、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及肝阳眩晕等证。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长于清肺润燥,兼能凉血止血,可用于肺热燥咳以及血热吐衄;菊花则平肝明目之力较强,并能清热解毒,多用于肝阳上亢或疮痈肿毒。

  6.蔓荆子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头昏头痛;风热上扰的目赤肿痛,耳呜耳聋。

  7.柴胡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

  (1)表证发热,少阳证。善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的要药,为用,如小柴胡汤。并可用于外感发热证,无论风寒、风热表证,皆可使用。

  (2)肝郁气滞证。本品为疏肝解郁的要药,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本品长于升阳举陷,常配黄芪、升麻等如补中益气汤。

  此外,本品还有退热截疟的作用,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用法】煎服。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大,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8.升麻

  【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主治病证】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等。

  9.葛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应用】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本品善治颈项强痛,如葛根汤。

  (2)麻疹不透。常与升麻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汤。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本品能生津止渴,可单用或入复方。

  (4)热泻热痢,脾虚泄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下利臭秽,灼肛,如葛根芩连汤。

  【用法】煎服。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10.淡豆豉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中医助理医师历年真题及答案下载|题库估分汇总

  万题库*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视频题库上线 立即体验

  2015年中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强化试题及答案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精选试题 ·智能练习
·智能评估 ·视频解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临床执业医师
共计769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18920人在学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5421课时
讲义已上传
138471人在学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2982课时
讲义已上传
24795人在学
中医执业医师
共计8422课时
讲义已上传
157826人在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1445课时
讲义已上传
3578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距离2022年考试还有
2022笔试考试时间:8月20日
报名时间 2022年1月12日-25日24时
准考证打印 一般考前1周开始打印
考试时间 8月20日(笔试)
成绩查询 一般考后1-2月公布(笔试)
证书注册 拿到成绩单和资格证后可注册
版权声明:如果执业医师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执业医师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执业医师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看直播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选课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