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第四届中国教育产业创投发展时代峰会的直播现场。坐在我身边的是北大青鸟IT教育首席执行官杨明先生,欢迎您的光临。
杨明: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2010年中国教育行业创投市场经历了收获与新的开始的一年,2010年中国创投市场教育行业有4家企业进行了IPO发行,您觉得今年教育行业上市前景如何?
杨明:教育企业上市的前景无疑是非常好的。第一,在美国形成教育行业上市的集中地,对教育行业感兴趣的企业都到那上市,不管是中国的企业,还有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企业。第二,资本市场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和教育行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第三,我们同行在会议的交流当中,有很多企业已经把今年上市作为既定的目标了,相信新的一年教育企业上市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主持人:你认为教育标准化、专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之路是否已经顺畅?
杨明:我觉得在企业的规划上,这些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说是否已经畅通,我觉得应该说这几年概念刚刚起步,无论是标准化还是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这些名词,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艰辛的。在每个不同的方面,可能每个企业都在纠结。每个“化”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实现它也是要下很大的工夫,投入很多的精力,并且需要必要的一定的时间的积累。这是说专业化、细分化满足客户的要求和长远发展的要求。另外一方面眼前的市场对你巨大的诱惑,你要抢时间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我想企业总是这样,在现实的利益和中长期的利益之间要不断的把握好平衡点,我们说的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以及多元化化,都是在企业自身博弈的过程中,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满足企业发展的长远需求和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
主持人:教育行业不断向市场细分化发展,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教育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杨明:细分化是说一个行业的客户,它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你需要更多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他的需求。细分化、多元化,形式上是一样的,实际上还是有很的区别的。
细分化对企业来讲,难度不是很大,比如说原来培养通用型的软件开发人员,现在要培养更细分的软件开发人员,有的专攻JAVA这一个方向,有人就专攻手机平台这个开发方向。这就是从一个相对通用型的人才,在同样一个领域里培养几个更专业方面的人才,现在对企业一般来讲都是驾轻就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更多的是决策上的问题,比如说说原来你开发一个产品,能够销售给比如说一万个客户,现在只能销售给几千个客户,这是市场的变化,你要满足它的要求。
我想你关心的问题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多元化。这个问题比较有挑战性,就是你从一个交易领域,到另外一个交易领域,这个挑战性是比较大的,这个行业的经验肯定会有很多可以移植到新的领域去的,但是一个新的领域一定有你不熟悉的东西,你用什么办法,花多长时间以及相应的成本,能够迅速的掌握新的领域需要必备的能力,这是一个挑战。
所以我觉得是两个方面,市场的细分,从我的角度来讲是说,在本行业里不断的细分,这里是角色和投入回报的问题,当你进入多元化,进入到新的领域的时候,这里要面临的挑战,就是一个企业如何迅速的,以及用合理的成本获取新的领域必备的,目前你还缺乏的那些资源的要素,这就变成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主持人:中国教育行业跟国际相比有什么差异?未来几年发展潜力有多大?
杨明:这个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不说跟国际,国际有很多的层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我们考察比较多的是发达国家。
首先教育行业有很多细分,我想我们今天参加会的很多同行都是民办,把学历教育放到一边去了,我要说那个对比。我们说我们中国的民办教育,跟美国的私人教育,以盈利为目的教育机构我觉得可以做一个对比。
我们经常参加美国同行的交流会,第一次参会是两年前,当时就觉得有三个区别让我印象非常深。第一,我们美国的同行,所有的同行,他们都是提供学历的,把这个学历从专科到本科,到研究生(论坛) ,一直到博士,它的学历对公办和民办是一视同仁的,当然学历教育有很多私立学校,像我们同行定成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我觉得这个印象比较深,所有的培训企业都是提供学历,只要说学生的就业率,贷款的还款率有几个指标达到了,几年的时间达到了这样的指标,就会得到认可了。
第二,所有学生的学费,这是两年前的数据,大概80%以上都是来自于政府的贴息贷款。有很多的上市企业,他们会每年通报这个数据,经常都是在90%。
第三个让我印象比较深的特点,70%的课程都是通过在线形式体现的,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体现的。因为我听他们的报告,在我听过的报告,了解的企业范围里,我自己做了一个估计,很多企业70%的课程都是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学生的。
我觉得今天为止,这三个区别是比较重要的区别,整个宏观的市场跟中国有巨大的区别,跟中国是完全不同的。我想很多同行也都会有这方面的感觉。
我们这个企业是做职业教育的,从职业教育的领域来讲,我觉得宏观环境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上还是局限在非常有限的范围里,所谓有限的范围是说很多职业的价值,从个人的投资划分来讲并不是很划算的投入,这样的职业教育里,民营企业是没有办法做的,只能通过国家公立的系统才能完成这样的职业教育。这跟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西方国家很多像同行的教育培训机构,最终的学费不是来自于学生,而是来源于政府。说你把一个成年人,可能因为社会的演变而失业了,通过你的培训找到一个新的工作,最后政府给你出了这个学费,就说你把一个人成功的从失业状态变成就业状态,比如说加拿大,他的培训机构的收入里,比如IT里,大概一半的学费是政府出的学费,所以我觉得社会成熟程度还是不一样的,在我们这里来讲,职业教育更多的体现在,从个人角度来讲,他的投入回报来讲,还是划算的,这样的职业才有民办机构,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但是更多的职业,从社会意义上来讲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不是企业有能力去从事的,所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看我们政府怎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