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 无功功率 电压控制
论文摘要: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电力系统中各种用电设备只有在电压为额定值时才有最好的技术和经济指标。但是在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中,用电负荷和系统运行方式是经常变化的,由此引起电压发生变化,不可避免地出现电压偏移。而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压水平取决于无功功率的平衡,系统中各种无功电源的无功功率输出应能满足系统负荷和网络损耗在额定电压下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否则就会偏离额定值。
1、前言
总体来说,电力系统有效和可靠的运行,电压和无功功率的控制应满足以下目标:
1.1系统中有所有装置的在端电压应在可接受的限制内。
1.2为保证最大限度利用输电系统,应加强系统稳定性。
1.3应使无功功率传输最小,以使得RI2和XI2损耗减小到最小。
当负荷变化时,输电系统的无功功率的要求也要变化。由于无功功率不能长距离传输,电压只能通过遍布整个系统的具体装置来进行有效控制。
2、无功功率的产生和吸收
同步发电机可以产生或吸收无功功率,这取决于其励磁情况。当过励时产生无功功率,当欠励时吸收无功功率。
架空线路产生或吸收无功功率取决于负荷电流。当负荷低于自然负荷(波阻抗),线路产生纯无功功率;当高于自然负荷时,线路吸收无功功率。
地下电缆,由于它们对地电容较大,因此具有较高的自然负荷。它们通常工作在低于自然负荷情形下,因此在所有运行条件下总发生无功功率。
变压器不管其负载如何,总是吸收无功功率。空载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并联激励电抗;满载时,起主要作用的是串联漏抗。
负荷通常吸收无功功率。由电力系统的供电的典型负荷节点由许多装置所组成。这种组成随日期、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不同。通常负荷节点的负荷特性是吸收无功功率的,复合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是电压幅值的函数。具有低的滞后功率因数的负荷使传输网络有大的电压降落,因而供电也不经济,对于工业用户,无功功率通常和有功功率一样要计费,这就鼓励企业通过使用并联电容器来提高负荷功率因数。
3、无功功率的补偿
3.1无功功率不足的危害:交流电力系统需要电源供给两部分能量:一部分将用于做功而被消耗掉,这部分称为“有功功率”;另一部分能量是用来建立磁场,用于交换能量使用的,对于外部电路它并没有做功,称为“无功功率”,无功是相对于有功而言,不能说无功是无用之功,没有这部分功率,就不能建立磁场,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就不能运转。其物理意义是:电路中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正常工作所需要的功率交换。无功功率不足,无功电源和无功负荷将处于低电压的平衡状态,将给电力系统带来诸如出力不足,电力系统损耗增加,设备损坏等一系列的损害,甚至可能引起电压崩溃事故,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
3.2无功补偿原理:在交流电路中,纯电阻元件中负载电流与电压同相位,纯电感负载中电流之后电压九十度,纯电容负载中电流超前电压九十度,也就是说纯电容中电流和纯电感中的电流相位差为180度,可以互相抵消,即当电源向外供电时,感性负荷向外释放的能量由荣幸负荷储存起来;当感性负载需要能量时,再由荣幸负荷向外释放的能量来提供。能量在两种负荷间相互交换,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就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中得到补偿,实现了无功功率就地解决,达到补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