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 历年真题 > 会计实务 > 上海 > 正文

上海:2002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实务》试题

上海:2002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实务》试题

  21. 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时,不影响本期加权平均单价的因素是()。

  A. 期末结存存货的数量

  B. 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

  C. 本期增加存货的成本

  D. 期初结存存货的成本

  22. 某企业按合同规定预付货款10,000元购买原材料,并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最后结算时,购入原材料的实际价款为12,000元。则支付2,000元差价时的会计分录为()。

  A. 借:预付账款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B. 借:原材料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C. 借:材料采购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D. 借:应付账款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23. A企业委托B企业加工材料500公斤,其实际成本为4,500元;A企业负担往返运费290元,每公斤材料加工费2元。加工完毕收回,该批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均不考虑增值税抵扣)

  A. 4,647

  B. 5,500

  C. 5,645

  D. 5,790

  24. 某企业临时租入设备一台,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并计提折旧

  B. 不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但计提折旧

  C. 不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只作备查登记

  D. 不作任何会计处理

  25. 就收账款的入账价值不包括()。

  A. 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货款

  B. 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C. 应收客户违约的罚款

  D. 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应收的增值税

  26. 甲企业融资租入生产设备一台,应付租赁费450,000元,已付运杂费6,000元。设备运抵后,甲企业按合同支付了第一笔租赁费150,000元,余款在两年内分清付清。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元。

  A. 450,000

  B. 456,000

  C. 156,000

  D. 306,000

  27. 汇兑结算方式适用于()之间的各种款项结算。

  A. 同城

  B. 异地

  C. 同城、异地均可

  D. 企业自主在同城。异地中选择一种

  28. 某企业销售商品的现金折扣条件是"2/10-1/20-N/30".如果企业销售货物2,000元,客户在第11天归还货款,则企业收到的货款为()元。

  A. 2,000

  B. 1,960

  C. 1,980

  D. 1,970

  29. 提取坏账准备会导致()。

  A. 减少应收账款

  B. 减少坏账损失

  C. 减少当期利润

  D. 增加可动用现金

  30. 按现行制度规定,下列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是()。

  A. 已提足折旧超龄使用的固定资产

  B. 在用的建筑物

  C. 闲置的房屋

  D. 大修理停用的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推荐:考试吧策划:2010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指导
       在线模拟:2010年会计证考试各科预测试卷汇总
       2010年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证)考试远程辅导方案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 快速通关宝典
    68%的用户选择
  • 高端旗舰班
    32%的用户选择
基础阶段
零基础精讲班
强化阶段
冲刺串讲班+专题特训班
冲刺阶段
真题技巧+大数据模考班
万题库智能练习
高频常考+高频易错
尊享服务
1V1微信答疑+班主任全程督学+离线回放/无限次下载
特需保障
考试不过,第二年免费重学!
套餐价格
全科=1780元/套
适合学员
①即将考试,全面学习没太多时间,但又不会合理安排冲刺计划的②基础比较好的③没学好或没怎么学,想临时抱佛脚的!
马上报名
版权声明:如果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会计从业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看直播 下载
APP
下载会计从业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小程序